第54章 家有三宝
�上,出来叫他们父子吃饭。

  “香香!去叫你大哥二哥过来吃饭。”秦淮茹对着刘馨香吩咐道。

  “知道啦!”刘馨香答应一声,就往中院跑去。

  刘大壮父子进屋刚坐好,一阵跑步声响起,刘建国带着弟弟妹妹跑进了屋里。

  “爷爷!姨奶奶!爸妈!”挨个叫了一遍,这才各自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不大的桌子坐得满满当当。

  因为是续弦,刘大壮夫妻都叫秦依嬅为秦姨,所以孩子们就叫姨奶奶。

  “行了!吃饭吧!”见人都来齐了,刘清泉开口说道。

  他不开口没人敢动,这就是当时家长的权威。

  他们的晚饭是小米稀粥,配的是窝窝头,就的是咸菜丝,还有一碟泡菜。

  这已经是很好的伙食了、今年是大饥荒的第三年。

  从 60 年开始,北京市居民的粮食配额是这样的;成年女性每人每月二十八斤,成年男性如果是事业单位员工,每人每月三十二斤,如果是厂矿企业工人,每人每月三十八斤。

  在那个没有油水的年代,这点粮食根本吃不到月底,所以就有了寅吃卯粮的说法。

  北京市每月 24 日定时发放粮票,25 日就可以提前用下月粮票购粮了。

  所以一到 25 号早上,天还没亮,人们就会跑到粮店排起长长的大队。

  大家都很无奈,不去不行啊,家里马上断粮啦!

  刚吃过饭,就听到孩子的哭声,只听声音就知道是刘光福的,因为太熟悉了。

  不用想也知道,是刘海中又在打儿子。

  刘家的三兄妹放下碗就往外跑,除了刘小娴跟刘建华太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外,大人们都很淡定。

  这种事情这两年来已经有无数次,大家已经习以为常。

  自从刘光齐上了初中专,就很少回来,只有拿伙食费的时候才会回来一趟。

  两年后他被分配到了棉纺厂,当了个小领导。

  那段时间的刘海中,简直是小母牛进屋——牛到家了。

  夫妻俩逢人遍说自家大儿子当官了,脑袋抬得不用梳子梳,头发都是自然往后背。

  院里的大部分人都奉承他,整个胡同里的人都羡慕刘海中家。

  许大茂三天两头请刘海中喝酒,把刘海中夸得五迷三道的,经常有人上刘海中家拜访,希望能给自家孩子找个工作。

  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刘光奇工作以后就更见不着人了,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看看,以前还会回来拿伙食费,人家现在能挣钱了,就再不愿看刘海中的脸色。

  61 年过完春节,刘光奇带着一个姑娘回来了,跟刘海中夫妻俩说要结婚,这姑娘还是棉纺厂厂长的闺女。

  刘海中一听,这是又抱上大腿了?立马同意了这门婚事,还拿出积蓄,跑了好几次黑市,买够了办酒席的东西。

  风风光光地给儿子办了一场婚宴,人家小俩口结婚后不在院里住,说是厂里分了筒子楼,比住在大院里舒服。

  自此,院里的人再也没有见过刘光奇,就连过年都没有回来过。

  听说刘光奇夫妻支援地方建设去了,到下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