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每一帧,都看到钞票在燃烧!
emsp; 谁让国外几十年前就已经有钱又有闲,高价养了一大批人在制作这样的东西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庞大的资源库,就是奠定国外电影工业的基石。

  而国内,由于电影发展的时间滞后,可以说是要啥没啥。

  想学,国外的不愿意教,只能花钱请国外的团队做。

  人家收了天价,却顶多拿出两成实力糊弄一下。

  藏私是必然的,不然怎么赚下一次的钱?

  国内导演出不起那个钱怎么办?那就实拍吧。

  爆炸是真炸,跳楼也是真跳楼。

  有过一段时间,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一帮不怕死的港岛电影人,靠着一腔热血和胆大,拍出过比国外更刺激惊险的大片。

  拍摄效果甚至惊动了国外的顶级导演,以为华国实现了电影工业的突破,特意跨国前来学习特效技巧。

  却被告知,没有特效,没有技巧。

  双方都震惊了。

  一个震惊:“没有特效,怎么拍出的爆炸和跳楼?”

  另一个震惊:“不就拍个爆炸和跳楼,还要特效?”

  “等等,什么是特效?”

  后来,国内电影人痛定思痛,终于决定要发展自己的特效行业。

  一个爆炸特效,从0开始做起。

  一片片火光,一块块碎片,一粒粒粉尘,一根根毛发,全都要手动制作、渲染。

  在工资没有国外同行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几百人的团队,花费几个月,从无到有,从线成面。

  他们像手工纺织工人那样,用全部的耐心和精力,昼夜不分,织就了这项事业。

  这批特效工作者,也是在为后来者开路。

  谁都想当乘凉的后人,可总要有人栽树。

  如今国内的特效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准了,那就轮到科幻片导演们,借着这些基石,铺就新的道路了。

  从艺术角度来讲,国内电影人要追求突破。

  从现实意义来说,不能总是让国外的科幻电影,来国内大肆收割敛财。

  什么时候,我们也要让外国人为我们的科幻电影掏钱。

  为后人开路这种脏活累活,总得有人做。

  就算不是他们,也会有其他人。

  可以说,《流浪星球》这部电影的构想很疯狂,而拍这部电影的那群人,更疯。

  整整三个小时,直到电影结束,影院里还是鸦雀无声。

  纸吸管已经在冰可乐里泡烂,冰块全部化水,观众也没顾得上喝。

  捏在指尖的爆米花已经融化,褐色的糖浆被体温融得流了一手,也没顾得上擦。

  手机忘了插充电宝,但是开场前55%的电,三小时的电影结束之后,电量还有50%。

  那些开场前只是为了听顾白唱歌而来的观众……

  看完电影之后,已经忘了“顾白要干嘛”,想的只是“顾白有参演这部电影吗”。

  而那些坐在前五排,只是为了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