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试论百家,夫子东来
�如今的罗网鱼龙混杂,此刻本就是刀口舔血,只要筹码足够,很容易就会背叛。我建议罗网不必参与到保卫工作,可以让他们带着任务渗透到六国去。罗网这些人神通广大,而且执行力极强,不如派他们将印刷好的书籍,带到关东六国各个城池之中,确保每一个识字的人,都能知道秦国的文化和制度。”王陈补充。

  “可以。”

  “我也觉得好。”

  ……

  时光匆匆,庄襄王三年已经走过小半。

  李青衣主事的大型水利,已经初见脉络,除了极少部分比较难得地方还没有开通外,整个关中平原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型工地。关中百姓也听说是长安君、天策公子在为他们解决作物灌溉的千年难题,纷纷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官民一家,只是苦了从太原郡迁徙过来的豪门大族了。是的,此时太原地区,已经彻底被秦国消化,成为秦国的第五个郡。

  至于由相里刑主事的造纸坊,已经彻底成为整个天下最耀眼和神秘的地方。天下有学之士,第一次看到《三字经》《百家姓》《说文解字》《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天策论法》《天策论商》《天策论儒》《天策论墨》《天策论史》《天策论逻辑》《周易参同契》《秦律疏义》《师说》《劝学》之时,尤其是全部署名作者是天策公子时,内心是何等的懵逼。

  哪怕是秦国本地人,也对自家这位妖孽的长安君,深感震撼。这是何等的才华,这是何等的疯狂,才能作出这些文章。

  他不累吗?

  其实,王陈不累,真的不累,他只是嘴干。

  累的是惊鲵、姬绯焱、姬如月。

  这几个月,王陈彻底把她们三个干废了,别误解,就是把她们三彻底累瘫了。

  而能支撑她们这么疯狂的,除了王陈的无耻忽悠和武力压制外,就是她们三个发誓要把王陈掏空。

  王陈被掏空了,不是身体,而是他脑海中的所有金系武学。

  好在,笔墨纸砚出现的及时,不然,这三个少女恐怕手真的废了。

  其中,《天策论法》除了重申法家一贯的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外,王陈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行的主张,明确提出法律只是国民行为的底线,而道德才是国民行为的标准。从而进一步提出,选贤任能,除了遵纪守法外,更要看道德水平。并且,王陈还在后面附上了商鞅的《商君书》,李悝《法经》等。

  《天策论儒》,王陈明确支持了荀子的性恶论,支持“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重新论证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大道,呼吁不要空谈,而应该身体力行,以身入局。当然,这只是后世心学的简要介绍,如果全部写出来,就是鸿篇巨着了,没必要这么做。但哪怕只是开个头,提个醒,也是一个全新的框架,远在齐国的小圣贤庄,还是不可避免的因之产生振动,其中,尤以荀夫子为最。

  荀子本来就对如今的儒家不太满意,一生都在致力于改变儒家的风向,他甚至为此针锋相对的跟孟子对着干,如今看到更加彻底的儒学框架,他当即不再犹豫,带着自己的几个弟子,收拾收拾行礼,开始直奔咸阳。这些弟子中,就有那几个传奇的人物,这些人物后面再说。

  其他的诸如《天策论商》《天策论墨》《天策论史》《天策论逻辑》是王陈自己结合后世所学,规划了自己对未来商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