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征伐天下 三百一十三章 首战告捷
分割线 一

  赤木口,个于贺兰山中部,距离灵武谷约有二百多里。贺兰山一脉相承,十分徒峭,但到赤木口处却徒然平缓了下来,关口地势十分开阔。为塞北鲜卑进入银川平原的必经之道。

  刘宪率军进抵赤木口之后,立刻下令全军上下就地掘土筑墙垒营,要在鲜卑大军来临之前。修筑起三道垒墙。 刘宪倒是很愿意把垒墙升级为城墙。可惜他手头人马不够,一共才两万人,除去看守鲜卑人的三千步卒外。能够用上的只有一万七千人。

  不过好在时间颇为充裕,在得到刘备军占据了赤木口之后,本来蠢蠢欲动的鲜卑大军反倒安静了下来。应该是看到了利鹿孤等三部落没了音讯,陇西、河西的鲜卑索性就把他们全数给忘了。

  既然没人来嘲舌,那就索性等到清灵灵的绿草长出来,那时候再大军出动。想来那蒲头心中此刻还会暗暗窃喜,利鹿孤三部落的灭亡,正好给了他吞下灵州以北这片肥美之地的机会。而且汉人也不会把那三个部落的鲜卑人全都杀光,等大军到后正好把他们作为奖励分给前来的各部头人。

  赤木口关前空地实在是够宽阔的。但因为贺兰山缺口的走向(西北一 东南走向),却使得赤木口前形成了由东向西三道通口。

  最东面的过口,为三个通口中最为宽阔的一个,由南北相隔的山体间距在二十里以上,纵深达到这个距离也是少见了那通口当面自然也不会短。中间第二个通口距离最东边的有五里之遥,较之东面的老大哥规模是逊色了很多;最险要易守的是最西面的通口,两山夹一道,险要难行之极。

  如果说刘宪有十万兵马的话。他会把五千人部署在最西面,中间通道部署一万五千人人,八万主力则全部集中在东侧,这样他还依旧会不

  。

  没有成规模的建筑群,在赤木口这个地弈,步军委实是难以抵挡北方游牧民族优势骑兵群的冲击。

  好在刘宪手中有三千元戎弩兵,这种战争杀器,对于初次见面的鲜卑人而言,注定是一场悲剧。

  刘宪的大营就是驻扎在东侧的通口中央。他将会在三日之后迎来他的第二批兵马,也是最后一批兵马 三万步骑。

  扣除看押鲜卑人的三千兵马外。刘宪总共有四万七千人来打这一仗。

  五万人马,这已经是凉州部刘备军所能抽调出的最多兵力了。毕竟还有那么多的地盘和战略要地去守,而且说起来的凉州十万兵马,可里面的一些降兵委实是不成器,一股脑的送到前线,非但不会增加刘宪手头的战力,反倒还会在战事中搞得一团糟。

  这些不成器的士兵只能作为守土的郡国兵来使唤,让把他们拉上战场。难度实在是大了些。而且凉州刘备军中还有大批量的胡兵一 窒茂、杨千万、阿贵、朴胡等,人马相加总兵力超过两万三千人,扣除去年厮杀后的折损外,兵力还有一万五千上下。

  这些兵马与从南蛮南招来的无当飞军相比,差的不可以道里计。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因为部族归属的原因,并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整编集,在刘备军中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为了照顾阿贵、杨千万等人的情绪,刘宪、庞统等也不能强行录夺掉他们的指挥权,如此得不到整编刮练,这些胡兵虽然编入刘备军已经半年多了,也历经了数次大战,却始终得不到战力上的升华。并且不能排除,伤亡太大或是战局不利时,他们弃战而逃的可能。

  再加上言语也有不通,作为郡国兵不合格,作为野战兵同样不合格。至少相同的人数,战力上不能把他们与刘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