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军事大事
  我转过头,问蓝珪,“蓝都监,你拽本王的袖子干嘛?”

  蓝珪怎么也想不到我会来这么一出,表情尴尬,尴尬的笑了两声,吭哧半天也讲不出话,只是歪了歪脑袋,扮起无辜状把我看。

  宗泽颔首低头,眼观鼻、鼻观心,一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架势。倒是李子明尚无城府,也不怕得罪了王爷的近侍,哈哈哈笑出声来。

  我说,“蓝都监,屋里都是自己人,你有话直说,别遮遮掩掩的。”

  蓝珪满脸为难,我向他扬了扬下巴,意思是快讲。蓝珪无奈,只好道,“大王,宗知州招收义勇,那是宗知州一地之长的本分。可大王是亲王,大宋的规矩,宗亲不得问政,过问军事更是大忌。所以,大王招收义勇,将来官家知道了,那恐怕是要天颜震怒的啊……”

  我心说,要是那个宋钦宗还有能耐对我天颜震怒,那就好了。但表面上,我还是装出一副凛然的样子,向东京汴梁的方向拱了拱手,道,“本王食君俸禄,理应一心为国,纵使皇兄降罪,也无所畏惧。”

  宗泽大概被我戳中了心事,听我这么讲,他当即投来赞赏的一瞥;李子明更是满脸崇拜,只是蓝珪康履两个太监忧心忡忡,颇为扫兴。我翻了翻白眼,他们两个是内侍,他们怎么想的,也没什么大不了。

  于是,我一边吃着鱼火锅,一边和宗泽商量起征召义勇的事情。我为人随随便便,宗泽做事却一板一眼,他放下筷子,拱了拱手,认认真真的陈述起来,磁州现有官军五百,民兵四千。我问民兵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民兵即在知州府挂名的百姓,平时是民,战时为兵。宗泽还说,河北是天下粮仓,粮草充足,光磁州的储粮,就够一万大军吃半年,所以,征召义勇可以多多益善,以备将来勤王。

  我听宗泽这么说,心里很是不以为然。我在现代时,对军队的了解不过是军训,其他的军事知识,也主要是通过纪录片获得的。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能看出宋代的军队有大问题,这样的队伍,打胜仗是不可能的。

  现代,解放军的意义是保家卫国,所以以义务兵为主,招收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进军队,服役三年后回家,优秀的可以继续做志愿兵。但宋代,军队似乎主要负责接受流民,所以招收上来的士兵本身战斗力就很差,来军队,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神圣使命,就是为混口饭吃。更可怕的是,宋代军人没有期限,可以做到老死,所以军队里有大量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的兵油兵痞。

  既然当兵可以当到老,那为了军心的稳定,军属自然也在军人身边。甚至,宋军士兵都是住在家里的,每天像现代上班一样,定时到军队报到。军队转移,也如同搬迁一样,士兵带着老婆孩子推着过日子的家具,浩浩荡荡散散漫漫的往新驻地搬。

  实话说,要不是我穿越过来,亲耳听宋人介绍,也亲眼看到将近五十的宋军士兵抱着孙子上班,我都不信会有这么奇葩的制度。试想,军队里有大量四五十岁的士兵,老婆孩子又被带在身边,这支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就是军人想打,他们也要首先保证老婆孩子的安全对不对?拖家带口遇到杀人如麻的金军,自然是要跑的比兔子还快。

  想到这里,我拿定了主意,对宗泽道,“宗大人,依本王之见,咱们这次招收义勇,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多多益善。既然,征兵是为了勤王,那一定要招收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才是啊。”

  宗泽听我这么说,思索了一番,然后不住点头,似乎对我的想法颇为赞同,“大王此言有理,微臣是一州之首,知道磁州驻军的战斗力确实有限。不过,大王认为,该怎么招收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