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春风已过,夏日炎炎,五月过去六月到(下)
条明路。

  这不李世民在五月十五的早朝上一经提出,满朝的文武就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了,不过这武举之事是肯定是能通过的,就是其细节上要讨论而已!

  要知道现在乃大唐初年,大唐的武将奇多,而且现在天下还没彻底的平定,战事颇多,而这群武人子弟大多的文化水平又不是很好,要他们参加文考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了。

  参加武考那就不一样了,毕竟是武将世家的传人,那必定是弓马娴熟,精通战阵,就算是不能是帅才,但是为将那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在加上自古就有‘穷文富武’之说,穷人学文, 可以头悬梁锥刺骨, 可以凿洞取光, 可以逮萤火虫装了小纱袋夜读, 总之, 无论再穷,只要能裹腹, 三天吃个窝窝头,踢拉个破草鞋能走到京城,就可以考取功名。

  而学武就不一样了,首先拜师就得花点钱,再一个就是练拳是个力气活,没钱吃不好,营养跟不上,一拳出去就眼冒金星,那哪成。

  在加上现在还是战乱年代,会两手武艺之人多如牛毛,而民间武艺高强也不再少数。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侠以武犯忌之说,而且练武之人有大多是脾气火爆,身无牵挂,思想相对单纯,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所以是受不得委屈,很容易向身无牵挂,匹夫一怒血溅五步,让天下不得安宁,在加上秦之前的专诸,要离,聂政等人的行为这大量的高手在民间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

  还不如通过武举把那些民间高手,或者高手的子弟通过比试,武艺高强着入朝为将,文韬武略这位帅,免得这群人因为太闲了,为朝廷增加不安定因数,这不是一举数得吗!

  在加上这满朝的世家大族子弟中也有不少的是精通武艺的,能为自家子弟某一个更好的出路,这何乐而不为呢。

  既可以减少各种不安定因数,又可以为军中增加高手大将,更甚至是元帅,还可以为各种武人提供出路,这可是一件大好事!

  这不通过连续的四天的朝会讨论终于是把武举一事确定下来了。

  明年秋收之后,在全国农闲之时,全国在开秋考,文武双考同开。允许文武人窜考。

  且参考着必须通过州试初选后方可到省城复试,至有通过复试后才能到长安城参加明年的秋考会试,且明年秋季双考的前几名,将进太极殿。参加由李世民主持的殿试。由李世民来亲自进行排名,这可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啊!

  明年秋考,所有参考通过初试者,参加复试的费用由州府出,参加会试者费用由天下十道的省份出。

  同时通过复试着赏田五亩(甲等)(只第一次通过着赏。不进行重复奖赏)。会试通过着奖田二十亩(甲等)(会试考过了之后,就不能再次参加,不想现在高考这样,考得不理想还能复读!)。殿试前三者。头名奖状元称号,赏田百亩(甲等),次名奖榜眼称号,赏田八十(甲等)。再次名将探花称号,赏田五十亩(甲等)。

  这些田可都是不用交税的,这是由于是官府赏赐的当然也是不能买卖的,甲等就是整个大唐最好的土地,农作物产量最高的。

  相对于张在武艺上的成就和进步来说,他在文学上的进步就来得慢一些了,当然要是把他在文学上的进步说出去,也是一样要吓死人的。

  此时的张阳已经是耗时不到一年已经把《诗经》《论语》《周礼》和《仪礼》学习完,已在学习《礼记》,而且是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而《左传》也在准备学习中了,计划安排都是已经造好了。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