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义不容辞
能远比关宁军更可怕。因为顾炎武代表是人心!

  武力远不是决定一切的最终因素,人心才是!周培公的话让赵强意识到自己不能失去人心,如果再不加紧进行军队汉化的脚步,固然在战场可以席卷满清,但在人心,自己却是输得一塌糊涂。为了人心,赵强就必须大刀阔斧的进行关宁军汉化工作,不然等到入关的那一天,就什么都迟了。

  不能为了翻满洲,而让关宁军成为新的满洲!

  “大帅,恩师已于前年驾鹤西游。”

  说话的是最先那个年轻人,他叫陈昂,字广水,是顾炎武在福建收的最后一批学生,也是这批学生最有才华的一个。另外三人分别是陆清、赵楚、郭璞,他们都是与陈昂一同拜入顾炎武门下的弟子,也是一起因为陈昂编写的“反册”给牵连入狱的。

  赵强闻言神情一黯,默然半响,方叹了口气:“不想顾先生已经去世,本帅还想着将来有机会拜访他一面呢。”

  “大帅与家师认得?”

  陆清见赵强对老师如此敬重,又知道“天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以为赵强肯定和老师有什么渊源。

  赵强摇头道:“当年我在关内之时,便曾听过顾先生大名,奈一直不曾亲眼一见先生,听他教诲几句。如今阴阳相隔,叫人痛心不已。”说完现出痛苦之色,极为惆怅。

  “大帅如此怀念家师,学生等不胜感激!”陈昴四人忙躬身行了一礼。

  “今有了你们,本帅为难之事便可迎刃而决了。”

  顾炎武已死,不可能再复身了,虽然他的声名顶得一个师团的存在,但人死不能复生,再思念也思念不回他的人。好在有他这几个学生在,也算是一桩大收获了。顾炎武教的弟子纵然不及他,也断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和口是心非,投机倒把的屈材等人比起来,肯定是鹤立鸡群了。

  人材,这些便是人材!他们可以不会出谋划策,可以不用阵杀敌,只要能为关宁军进行化同化,便就是最大的功臣!

  郭璞听了赵强的话,不失时机的问了句:“不知大帅有何为难之事,学生等又是否能替大帅分忧的呢?”

  “呵呵,先前为难,但现在有了你们几位,我这难事就不是难事了。”

  赵强一扫因顾炎武死去的悲绪,精神一振也不避屈材他们,便将自己关宁军兵员组成情况大致说了一遍,然后就将自己同化他们的意思说了出来。

  “你们都是读人,肚子里的学问比我这大老粗强得多了,所以这事就要拜托你们了!”赵强突然弯腰对着陈昂等人鞠了一躬。

  陈昂等人如何敢受这一礼,忙要回礼,却被赵强止住了:“此事你们能替本帅办成,不仅是解决了本帅最大的难处,也是替千万汉人造福。受本帅一拜有何不可,本帅这是在替咱们汉人真心谢过你们!”说完感慨的又道:“你们都见到了,本帅的关宁军论如何不能用汉军来称呼,所以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将关宁军变成汉军,而不是成为新的“鞑子军”!”

  “此同化之事,学生等义不容辞!”

  陈昂重重一点头,他也是头次听到“同化”这个名词,但不用赵强做多少解释,他便知道同化关宁军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不知大帅何时入关,又何时恢复我大明国号?”陆清突然冒了句。

  “我关宁军现有四大师团,战兵数万,本帅意欲数月之后便与清军决战,届时一扫关外,到那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