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连锁反应
msp;随着中国的军事部队进入中亚地区,他们离阿拉伯世界的距离又缩短了几分,马福禄在麦加明显的就忙了起来,这也是我为之兴奋的缘故了。在他的奏折中,也报告了南路的董承恩的进展情况,董承恩从科威特到希吉来,一路上见到了阿拉伯民族即将奋起的事实,也与沙特家族的另一个领袖人物伊本.沙特建立了信任的关系,与伊本.阿里是土耳其的“朝廷命官”身份不同,沙特纯属是白手起家,他的出身高贵,在阿拉伯半岛曾经短暂存在过的1811年到1818年间的瓦哈比王朝,便是沙特家族所建立的阿拉伯自己的政权,在被土耳其人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剿灭后,他们和瓦哈比派穆斯林都遭受到了沉重打击。在科威特经营数十年后,他们卷土重来,在1902年时攻克利雅得,并建立了在内志的统治地位,这些年来,他们都在忙于平定境内由土耳其人煽动起来的各种叛乱。(伊本即后来的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首任国王。)

  中国人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英国,德国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董承恩开门见山的提出中国承认他内志之王的地位,并且表示中国愿意与他们缔结友谊并提供一定的帮助,重要的是,这种友谊别无其他条件。在沙特还处在一个地方割据势力的地位的时候,他还没有得到任何大国的实际承认,这第一份承认对于他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中国不是伊斯兰教国家,但是中国有很多瓦哈比耶派穆斯林在军队,政府中担任官职,这种非排他性的文化,也是让沙特降低对中国的怀疑的重要因素。英国人愿意帮忙,但是条件是要沙特接受英国的管治,并且出让土地给英国使用,承认英国的一些特殊地位,这是向往独立自主的沙特很难接受的。德国也愿意帮助沙特,但是他们希望沙特不要对土耳其怀有敌意,不要与英国有亲密关系。这对于离东西都离英国势力非常近的内志很难接受的。而且作为信仰和野心的一部分,沙特也很难接受北方大片土地仍然归属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的现状。

  中国的无条件支持和承认是他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国无条件也就代表他们不能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所以一开始时,董承恩并没有受到太过热烈的欢迎,直到中国在中亚用兵之后,中东地区的工作才堪堪打开了局面。也就是北方的伊本.阿里与马福禄形成了中国支持阿拉伯人抵制和破坏汉志铁路的活动,而阿里也同意了马福禄的条件:在将来有任何重大举动之前,会给中国知情权的普通要求。

  而在南方,内志在得到中国承认后,表示如果在远期中国可以在实际上支持沙特家族统一阿拉伯世界的话,那么新成立的沙特王国可以考虑董承恩提出的内志名义上加入中华帝国体系的要求。

  当然,董承恩这个未经请旨的要求是自作主张提出的。原因就是在于我的初期只是要建立联系和友谊而已,根本没有特别的要求,董承恩体迎上意提出这么个要求,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中国没有将势力扩张到那里,根本就没有可能从实际上支持内志统一阿拉伯世界,如果有能力的话,就算你到时候不提,沙特王国也未必不可以考虑在中华帝国宗藩体系下做个有独立自主实质的伊斯兰王国。

  他毕竟还年轻,能让沙特这个枭雄或真或假的答应这么个名义上的要求已经很不容易了,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将军事影响力扩展到中东地区的现在,有这样的成就也不错了。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阿拉伯世界都知道,中国有向西发展的企图,综合他们的需要,才会在一年多没有什么进展之后,在1911年快要来到时取得如此的收获。

  而在波斯,正在面对英国与卡扎尔王朝的复辟势力的双重压力的波斯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穆扎希德(正义和革命的战士的意思)和他们的民选议会恩楚明也正在两难之中,在军事上,整个波斯的南方从阿巴斯港到亚兹德,一直到伊斯法罕,乃至德黑兰南方不远的纳马克湖地区,都已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