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十二月(二)【二合一】
一名称是邓典的士卒,恳请求见。”
蒙仲当然记得这个他派去给庄辛送信的士卒,当即命人将邓典召入。
片刻后,邓典便来到了屋内,抱拳对蒙仲说道:“城令,在下回来了。”
说着,他便将这一行的经过,还有庄辛委托他转达昭雎回复的事通通告诉了蒙仲。
得知昭雎终于同意与他私下见面,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难就难在,昭雎表示他被司马错与白起二人盯得紧,无法离开宛城许久,要求蒙仲亲自前往宛城与他相见,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这不,在听到邓典的转述后,郑奭一脸不可思议地说道:“那昭雎是疯了么?宛城眼下二十万秦楚联军驻扎,他却要方城令到宛城与他相见?”
从旁,蒙遂亦是连连摇头,劝蒙仲道:“阿仲,即使那昭雎并无歹心,此事也太过于凶险,不可应约。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被秦军得悉,后果不堪设想。”
说罢,他看了一眼邓典,冷笑说道:“依我看来,那昭雎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恐怕就是要绝了阿仲你与他约见的心思……就如屈大夫所言,这个昭雎虽有才能,但胆怯懦弱、心志不坚,宁可跟秦军虚与委蛇,也不愿冒险与我军联合,一举将这股秦军击败。”
“唔。”
听了蒙遂的话,蒙仲微微点了点头。
他也觉得,昭雎故意提出此事,其中未必没有婉言回绝的意思,否则倘若昭雎果真有这个心思,难道他就不能派心腹人偷偷前来他阳关么?
他蒙仲不是出身大家族的人,但身边亦有蒙遂、武婴、蒙虎、华虎等一群心腹近派,昭雎作为楚国的“三氏”之一,昭氏一族的家主,难道身边就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心腹?
这怎么可能!
显然,昭雎只是以这个作为借口,再次婉言回绝罢了。
但问题是,这场仗再拖下去,恐怕只会越来越艰难。
在蒙仲看来,虽目前秦军在他阳关稍有受挫,但一旦到了来年开春,秦军势必会加紧攻势,甚至于,秦国极有可能再派援军,支援司马错与白起。
原因很简单,毕竟联合楚国讨伐魏国,是秦国眼下破局的唯一的办法,它是不可能再跟魏韩两国言和的,否则秦国在搞什么?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自己东进中原的道路魏韩两国死死卡着?
所以说,待等来年开春,除非尽快击败秦军,否则秦国必定会陆续派出援军,因为这是秦国现如今唯一的破局办法。
而魏韩两国的尴尬就在于,两国在去年伊阙之战中的军队伤亡过于严重,短时间内实在是无法征集到更多的军队。
看看翟章的态度就知道了,翟章之所以驻军在鄢邑观望,还不是因为兵力不足,使得翟章更倾向于将这些军队派往更关键的地方么?倘若这位大司马此番一口气征集到几十万军队,他还会像这般观望?相信早就率领几十万大军杀过来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蒙仲并不同意翟章的观点,他认为,这场仗必须速战速决。
秦国拖得起,在军功爵制的刺激下,秦国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力,而粮草问题,秦国有整个巴蜀之地作为后盾,魏韩两国有什么?
但遗憾的是,即便他在战报中清楚写明了他的观点,但遗憾的是翟章并没有采用。
这位老将太保守了。
&em
蒙仲当然记得这个他派去给庄辛送信的士卒,当即命人将邓典召入。
片刻后,邓典便来到了屋内,抱拳对蒙仲说道:“城令,在下回来了。”
说着,他便将这一行的经过,还有庄辛委托他转达昭雎回复的事通通告诉了蒙仲。
得知昭雎终于同意与他私下见面,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难就难在,昭雎表示他被司马错与白起二人盯得紧,无法离开宛城许久,要求蒙仲亲自前往宛城与他相见,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这不,在听到邓典的转述后,郑奭一脸不可思议地说道:“那昭雎是疯了么?宛城眼下二十万秦楚联军驻扎,他却要方城令到宛城与他相见?”
从旁,蒙遂亦是连连摇头,劝蒙仲道:“阿仲,即使那昭雎并无歹心,此事也太过于凶险,不可应约。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被秦军得悉,后果不堪设想。”
说罢,他看了一眼邓典,冷笑说道:“依我看来,那昭雎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恐怕就是要绝了阿仲你与他约见的心思……就如屈大夫所言,这个昭雎虽有才能,但胆怯懦弱、心志不坚,宁可跟秦军虚与委蛇,也不愿冒险与我军联合,一举将这股秦军击败。”
“唔。”
听了蒙遂的话,蒙仲微微点了点头。
他也觉得,昭雎故意提出此事,其中未必没有婉言回绝的意思,否则倘若昭雎果真有这个心思,难道他就不能派心腹人偷偷前来他阳关么?
他蒙仲不是出身大家族的人,但身边亦有蒙遂、武婴、蒙虎、华虎等一群心腹近派,昭雎作为楚国的“三氏”之一,昭氏一族的家主,难道身边就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心腹?
这怎么可能!
显然,昭雎只是以这个作为借口,再次婉言回绝罢了。
但问题是,这场仗再拖下去,恐怕只会越来越艰难。
在蒙仲看来,虽目前秦军在他阳关稍有受挫,但一旦到了来年开春,秦军势必会加紧攻势,甚至于,秦国极有可能再派援军,支援司马错与白起。
原因很简单,毕竟联合楚国讨伐魏国,是秦国眼下破局的唯一的办法,它是不可能再跟魏韩两国言和的,否则秦国在搞什么?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自己东进中原的道路魏韩两国死死卡着?
所以说,待等来年开春,除非尽快击败秦军,否则秦国必定会陆续派出援军,因为这是秦国现如今唯一的破局办法。
而魏韩两国的尴尬就在于,两国在去年伊阙之战中的军队伤亡过于严重,短时间内实在是无法征集到更多的军队。
看看翟章的态度就知道了,翟章之所以驻军在鄢邑观望,还不是因为兵力不足,使得翟章更倾向于将这些军队派往更关键的地方么?倘若这位大司马此番一口气征集到几十万军队,他还会像这般观望?相信早就率领几十万大军杀过来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蒙仲并不同意翟章的观点,他认为,这场仗必须速战速决。
秦国拖得起,在军功爵制的刺激下,秦国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力,而粮草问题,秦国有整个巴蜀之地作为后盾,魏韩两国有什么?
但遗憾的是,即便他在战报中清楚写明了他的观点,但遗憾的是翟章并没有采用。
这位老将太保守了。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