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十月末【二合一】
�不会如此轻易地撤离了……”

  听闻此言,郑奭面色一愣,立刻皱着眉头说道:“这样的话,有必要警告士卒们守住秘密,莫要将这招战法泄露出去……”

  蒙仲微微一笑。

  平心而论,他当然也想守住二段射的秘密,但正所谓纸包不住火,无论他如何守住秘密,司马错与白起最终还是会得悉其中的秘密,甚至于将其学会,反过来对付他们。

  既然注定无法守住秘密,还不如顺其自然,将更多的心思用在思索新的计策上——纵观古今,哪个名将能单凭一招兵法赢得所有的胜利?

  此时,蒙遂亦从城墙那边走了过来,与蒙仲、郑奭二人谈聊了片刻。

  算计,蒙遂压低声音对蒙仲说道:“阿仲,虽这招战法威力极大,但关内的弩矢储备消耗也极大,就方才那一会儿工夫,差不多就已射出去三四万支弩矢了……”

  在旁,郑奭听到这话,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他忍不住插嘴道:“什么?就那么会工夫?三四万箭矢没了?”

  而听到这话,蒙仲亦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为了今日的守关,将他麾下的弩兵,以及郑奭麾下的弩兵通通都调到一起,大约凑了六千人左右,这六千名弩手每人射个十箭,不就是六万支弩矢了么?

  此时,蒙遂正色对蒙仲说道:“为日后考虑,我觉得有必要储备一批弩矢。”

  稍稍一停顿,他从关楼上一名弩手腰间的箭袋中抽出一枚弩矢,向蒙仲说出了他的想法:“我觉得,单单依靠从魏国国内运来的弩矢,不足以完全弥补我军的箭矢消耗,倘若想长久守住此地,我认为我等应当建造一些专门锻造箭簇的工坊……”

  “专门锻造箭簇?”旁边的郑奭微微一愣。

  “是的。”蒙遂转头朝向郑奭,点点头解释道:“为节省铁石,仅锻造箭簇也足以洞穿秦军的甲胄,而箭杆,用木杆就足以,并且,为了节省人力,这些木杆咱们可以让叶邑的邑民帮忙削制,我叶邑如今有十几万邑民,倘若有十万人,每人每日削造十支木杆,那就是一百万……”

  日造一百万支箭杆?

  在旁的郑奭已经惊地数不出话来了。

  这也难怪,毕竟在当今天下,单个城邑能拥有十几万人口的,绝对不超过两只手,且其中还包括像邯郸、大梁、临淄这种国都级别的城池,绝大多数的大邑,基本上人口都在三四万左右,因此自然没有这么夸张的生产力。

  “这个主意不错。”

  蒙仲闻言点了点头。

  他从两方面考虑蒙遂的建议,其一,即弩矢的反复利用,其二,即叶邑的劳动力。

  别看叶邑一带现如今还有着充足的耕地,但随着叶邑的发展,城邑周围的临近的土地,最终是会被开垦完的,到时候,就会出现大量没有土地的邑民。

  没有土地,就意味着没有收入,而没有收入就活下去。

  因此,在叶邑发展一些小作坊,分担一部分对土地紧缺的压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一座城邑想要可持续地发展,农、工、商三者缺一不可。

  想到这里,蒙仲当即对蒙遂说道:“这样,你立刻派人向缭到阳关来一趟,咱们好好商量一下这件事……”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