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官司(十二)
br />
  “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陶老太太气得心肝疼,“两位同知夫人平素里也收了我们的孝敬,可事到临头呢,一样靠不住!她们男人就在府衙里做事呢,知州大人要保那江谦,在背后查我们陶家的旧事,一桩一桩翻老底,她们能没听自个儿男人提过?可她们有给我们露出哪怕一丁半点的口风没有?若是有点儿口风,我们早作准备,也不至于如此。”

  陶家里头争论不休,可除了等乌礼明的回复之外,他们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楚维琳的话到底给众人心中埋了阴霾,对明州那里的回复也有些忐忑起来,就怕叫楚维琳一语中的,乌礼明管不了也顾不上陶家了。

  世上多的是嘴碎的人,陶八姑娘出入府衙的事体渐渐在城中有了些传言,有好事者更把前几日陶七出现在疏通河道的现场又和李同知一道落水的事体提了出来,一时之间,百姓心中都有些狐疑和猜测,这陶家的案子要如何审下去了。

  金州小城,民风倒也淳朴,亦没有人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议论官家事体,可背地里,少不得也会提上两句。

  这些风声传到陶家,陶家老祖宗一时怒火攻心,仰面倒了下去。

  陶八姑娘怔在原地,目光发直,空洞地望着天井里的香樟树,这一刻,她才算明白过来,为何那日她从府衙回来,陶家老祖宗的面色会那般难看。

  那并非因为她叫楚维琳驳了颜面,没有任何的收获,而是因为她把陶家彻底抛到了风口浪尖上。

  思及此处,陶八姑娘心慌不已,她之前没有想明白就去了府衙,那为何楚维琳会见她,而不是让她吃闭门羹?难道楚维琳也没有想到这些细节吗?

  脑海里,只见过两回的那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年轻妇人或是皱眉或是浅笑,一举手一抬足,展露出来的仪态风华都和她之前见过的女人不一样,之前还不明白,现在忽然之间懂了,那是京城里贵女们的仪态举止,就算她们身边的丫鬟婆子,规矩都远不是金州的姑娘们能比的。

  那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没有想到这些细节。

  楚维琳虽然想到了,却依旧见了她,甚至敢留她在府衙后院里待了那么久,而不是话一说完就逐客,只有一个缘由了。

  她从一开始就胸有成足,她很清楚,陶家没有一点儿机会。不管乌礼明那里有个什么态度,这案子都会和常郁昀计划好的那样审下去,他们夫妻不会怕百姓闲话,也不用怕。

  陶八姑娘的身子晃了晃,扶着八仙椅背才堪堪稳住了身形,她的心中只余下惶恐,而这份惶恐,她不敢告诉陶家老祖宗。

  若是此刻把乌礼明那里的希望也绝灭了,她怕老祖宗根本撑不住。

  而府衙里,江谦也听说了这些流言。

  事情毕竟因他而起,若常郁昀的名声受了拖累,他这个做舅舅的也是于心难安,尤其是,他很清楚,陶家靠着乌礼明,若乌礼明出头,那……

  这些官场上的事情,江谦不会去和楚维琳说,免得她一个女眷心神晃晃,但到底是有些担忧。

  梁师爷瞧在眼里,话里话外想和江谦套一套近乎,自打他把乌礼明的事情说出来之后,梁师爷觉得常郁昀待他比从前稍稍亲近一些,可也只是稍稍,又见常郁昀一心要把陶家倾覆了的样子,就晓得对方是真的没把乌礼明放在眼里了。

  自觉弃暗投明的梁师爷很是庆幸,但他更加着急,表忠心挣功劳的机会不是时时都有的,这一次他已经占了先机,就绝对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