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40:覆手为雨(三)
>   宋璟看向她。

  李宸朝他露出一个微笑来,“为亡故的人誊抄经书,可以为其积德修福。”她想起从前城阳姑姑去世的时候,她和父亲两人便陪着薛绍和太平为城阳姑姑抄了一份经书,不论真假,贵在心诚。

  那时她不过几岁,还很小,没抄多久体力便吃不消了,是父亲将她抱在腿上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地带着她抄完了那份经书。

  如今父亲驾崩,她心中虽然难过。可是父亲的一生至此,应该是没有遗憾的。

  即使他驾崩的时候,大唐境内天灾不断,边境尚不能安稳,可天灾人祸往往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父亲驾崩之时除了觉得如今的新皇难以托付重任之外,于他个人而言,已经没什么不好的了。

  李宸想起后世指责父亲昏庸无能,说他导致李唐江山旁落母亲之手,李唐宗亲几乎被母亲赶尽杀绝。

  可李宸却从不这么认为,当她生活在曾经的历史当中时,她觉得自己的父亲已经很厉害了。

  如今新皇李显登基,但凡他争点气,懂得韬光养晦,母亲或许就夺不了他的江山。可是三兄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才登基,便迫不及待地提拔外戚,打算要跟母亲干一架了。

  李思文官任礼部尚书,或许不久,三兄就打算在李思文的礼部尚书后面,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几个字,这么一来,他的岳父就可以跟顾命大臣的宰相裴炎叫板了。

  这么一来,新皇根基未稳,不想着安抚李氏宗亲以及裴炎,反而提拔外戚,新皇的举措已经威胁到宰相团裴炎这些人的利益,裴炎当然是向母亲看齐。

  这么一来,大唐江山后来落在母亲的手中,能怪父亲吗?

  当初父亲登基的时候,也没法亲政,朝中诸事的大权照样是掌握在长孙无忌这些顾命大臣手中,可父亲是怎么做的?父亲当时不也是韬光养晦,后来通过废掉王皇后等系列事情后,才亲政的吗?如今父亲驾崩,但凡新皇李显能有当初父亲一半的能耐,或许后来的事情便不会再发生。

  李宸想:或许因为我是父亲的女儿,因此我觉得我的父亲总是最好的。不论后来所有的事情怎样,都与父亲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