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 严嵩登场
>
“是,介夫行事欠妥当。”杨廷和道。
竹帘后的凤主似乎也没有责怪杨廷和的意思,说道:“上上一次江夏出使鞑靼,我们拿下大明多处兵权。上一次江夏去大宁,我们却又损失不小,反倒当他在大宁成了势。
这一次好不容易让他离开了大明,应该怎么做你想过没有?”
江夏离开了,能够做的事情有好多好多,杨廷和心中自然是有想法的。不过和上级说话的艺术就在于,你随时随地要摆出一副请教的姿态,以凸显上级的智慧。
所以杨廷和还是用略带羞愧的语气说道:“介夫愚昧,不知道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做,还请凤主示下。”
凤主笑了笑,自然也明白杨廷和是故意如此。他道:“大体的事,相信你很清楚。我只简单提醒你几件事。
首为重要的,自然是驰援西北边关之事。此事记得提点严嵩,务必要好生完成。不可出任何纰漏。只有严嵩在西北边关打下胜仗,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才能一步步得以开展。”
“此事介夫明白,必当提醒严嵩小心对待。”杨廷和应道。
“然后是六部官员,趁着这个机会,能调整的就调整一下,让咱们的人把控住六部。不管怎么说,大明毕竟还是以六部为核心的。”
“是。”
“最后是大宁江夏镇,以及江南的盐业。这两者一直被江夏把控在手中,针插不进,水泼不入。这一次一定要想办法,找机会伸手进去。”
“是,介夫明白了。”杨廷和应道。
“哦,对了。上次你提过的那个叫刘良女的姑娘,让她先掌风堂试试吧。我这里有个人相信可以助她一臂之力。”
说完,凤主拍了拍手。
杨廷和朝二楼看上去,只见一名成熟艳媚,凹凸有致的女人从楼上款步走下来。
到了杨廷和的身旁,女子对着杨廷和行了一礼,说道:“小女子康轻烟,见过首辅大人。”
杨廷和略微愣神,之后明白过来。
凤主这哪里是要让这女人协助刘良女,而是他觉得刘良女自己举荐的人,不能完全信任,所以要另外找个人制衡她而已。
仅仅从外表杨廷和就能判断,眼前这个康轻烟绝对不是个普通人。
孔子曾经在河岸旁边看着水说过,“时间就好像那河水一般,不分白天黑夜,不断的流逝着。”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肃州。此地乃是西北的边关要塞,西北起战事,最紧张的恐怕就应该是肃州了。不过好在肃州前面有长城嘉峪关作为防线,吐鲁番大军想要攻破嘉峪关也不是那么简单。
作为弘治十八年的进士,严嵩一直觉得自己时运不济。
当年觉得杨廷和得内阁首辅李东阳赏识,得以入阁,所以费心巴结。谁知道却因此得罪刘瑾,后来“八虎”逼的朝中文臣节节后退,杨廷和被调入南京投闲置散,而自己更加悲惨,竟然丢了得来不易的官职。
原本想要去投靠与自己沾亲的兵科给事中夏言,结果夏言却觉得他风评不佳,所以没有见他。连设宴邀请都没给面子,反倒是他在一众好友面前颜面扫地。
想来想去,严嵩最终还是去投靠了杨廷和。本想就在南京混个官职,以此终老算了。
“是,介夫行事欠妥当。”杨廷和道。
竹帘后的凤主似乎也没有责怪杨廷和的意思,说道:“上上一次江夏出使鞑靼,我们拿下大明多处兵权。上一次江夏去大宁,我们却又损失不小,反倒当他在大宁成了势。
这一次好不容易让他离开了大明,应该怎么做你想过没有?”
江夏离开了,能够做的事情有好多好多,杨廷和心中自然是有想法的。不过和上级说话的艺术就在于,你随时随地要摆出一副请教的姿态,以凸显上级的智慧。
所以杨廷和还是用略带羞愧的语气说道:“介夫愚昧,不知道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做,还请凤主示下。”
凤主笑了笑,自然也明白杨廷和是故意如此。他道:“大体的事,相信你很清楚。我只简单提醒你几件事。
首为重要的,自然是驰援西北边关之事。此事记得提点严嵩,务必要好生完成。不可出任何纰漏。只有严嵩在西北边关打下胜仗,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才能一步步得以开展。”
“此事介夫明白,必当提醒严嵩小心对待。”杨廷和应道。
“然后是六部官员,趁着这个机会,能调整的就调整一下,让咱们的人把控住六部。不管怎么说,大明毕竟还是以六部为核心的。”
“是。”
“最后是大宁江夏镇,以及江南的盐业。这两者一直被江夏把控在手中,针插不进,水泼不入。这一次一定要想办法,找机会伸手进去。”
“是,介夫明白了。”杨廷和应道。
“哦,对了。上次你提过的那个叫刘良女的姑娘,让她先掌风堂试试吧。我这里有个人相信可以助她一臂之力。”
说完,凤主拍了拍手。
杨廷和朝二楼看上去,只见一名成熟艳媚,凹凸有致的女人从楼上款步走下来。
到了杨廷和的身旁,女子对着杨廷和行了一礼,说道:“小女子康轻烟,见过首辅大人。”
杨廷和略微愣神,之后明白过来。
凤主这哪里是要让这女人协助刘良女,而是他觉得刘良女自己举荐的人,不能完全信任,所以要另外找个人制衡她而已。
仅仅从外表杨廷和就能判断,眼前这个康轻烟绝对不是个普通人。
孔子曾经在河岸旁边看着水说过,“时间就好像那河水一般,不分白天黑夜,不断的流逝着。”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肃州。此地乃是西北的边关要塞,西北起战事,最紧张的恐怕就应该是肃州了。不过好在肃州前面有长城嘉峪关作为防线,吐鲁番大军想要攻破嘉峪关也不是那么简单。
作为弘治十八年的进士,严嵩一直觉得自己时运不济。
当年觉得杨廷和得内阁首辅李东阳赏识,得以入阁,所以费心巴结。谁知道却因此得罪刘瑾,后来“八虎”逼的朝中文臣节节后退,杨廷和被调入南京投闲置散,而自己更加悲惨,竟然丢了得来不易的官职。
原本想要去投靠与自己沾亲的兵科给事中夏言,结果夏言却觉得他风评不佳,所以没有见他。连设宴邀请都没给面子,反倒是他在一众好友面前颜面扫地。
想来想去,严嵩最终还是去投靠了杨廷和。本想就在南京混个官职,以此终老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