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西楚群雄
出一个计谋,倒也象模象样,让项佗、项声等长者很是欣慰。

  周殷是西楚国的大司马,一直在江东一带主持军政,这一次也被项羽征调到了北方,并取代季布成为楚军中的中流柢柱。

  桓楚与周兰则是一直跟随在项羽身边的两员年轻将领,他们的提拔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项羽的意志。

  相比资历,楚将丁公和苍头军首领吕臣无疑更有资格成为五虎将之一,但这两个人一个能力平庸缺乏战略眼光,另一个是陈王胜的旧部,在忠诚度上低了一点。象桓楚、周兰等一批年轻将领得到重用和提拔,为楚军的壮大提供了可能。

  到目前为止,在这场实力比拼的赛跑中,项羽依然是领先者,只不过,先前他领先的多一点,而现在只堪堪领先李原半个身位罢了。

  彭城。

  楚王宫。

  西楚国的朝会正在进行。

  楚霸王项羽居中而坐,多曰的征战让他的神情略有些疲惫,一对重瞳也是低敛着,看不到昔曰杀气腾腾的气势,当然,没有谁会居此认为项羽的霸气削弱了,一个内敛的项羽比一个霸气外露的项羽更难以对付。

  在两厢就坐着西楚国的一众文武,与刘邦手下人才越来越少相比,项羽这段时间倒是新收了不少的关东名士。

  文臣方面,范增、叔孙通、安期生、蒯彻分居左右,代表了外臣一系,项佗、项声、项伯代表着项氏一系。

  武将方面,虞子期、项庄、桓楚、周殷、周兰、丁公等将领个个身着紫袍,腰间悬剑,显得气宇轩昂,一扫过往暮气沉沉的情景。

  范增这个曾经倍受项羽器重的亚父,年有七十有三,在这个年龄段上,范增更多的作为象征人物摆设在那里。

  真正为项羽出谋划策的是叔孙通、安期生和蒯通三个人。这其中,蒯彻这个项羽在齐地收下的谋士,甚至比叔孙通、安期生更要得项羽的重用。

  蒯彻是范阳人,在史书中一般称他为蒯通,他曾经游说齐王韩信自立,并向韩信谏言刘邦可能会对他不利。

  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不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庸说客,果然,在项羽把诸侯来楚、请求得到庇护的意思说出来时,蒯彻就第一个站了出来。

  “霸王,依彻之见,诸侯的请求我们根本不必理会,当务之急,我们应该迅速的遣人来关中,与秦国和谈——。”蒯彻语出惊人,一直以来都是反秦先锋的楚国与和死对头和谈,真不知蒯彻是天真还是太过聪明。

  “蒯先生在说梦话吧,这秦与楚,百年仇怨,此恨难消。当初,霸王也有壮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今话尤在耳,先生是要霸王食言吗?”众臣之中,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急声而起,冲着蒯越叫喝起来。

  “哼,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项伯,你这种二面三刀的匹夫,除了误国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蒯彻一翻白脸,冲着那酸儒冷笑道。

  项伯被蒯彻一句话说中软肋,张了几次嘴,也没有想出辩驳之言来,只能涨红了脸悻悻坐下,心里却是把蒯彻恨入骨髓。

  “蒯先生,项氏子弟如何,还不劳你来评说?”项佗脸色一变,沉声道。

  身为项氏大佬,项佗从辈份上来说,还是项羽的叔公,地位上又是楚国的相国,他的身份很是特殊,说起来项伯此人,项佗也看不上,但在这个公众场合上,项氏的声誉是必须要维护的。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