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
数三十九岁名将,岳家哀,卢家尤哀”之语。

  卢忠肃公祠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祀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的。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卢象升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在与清兵交战中,牺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

  忠肃祠原有建筑面北坐南,北濒长桥河,南接东珠巷共有建筑2进20余间,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

  忠肃祠原称卢公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钦赐卢象升忠肃,乃称忠肃祠。清咸丰四年(1854)遭兵?,清同治九年(1870)邑绅及卢象升后裔募资重建。

  第一进堂屋正中上方悬“近古一人”匾额,为原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周佛海所书。

  第二进正厅殿门檐正中悬“忠孝文武”匾额两边柱联,“无嗣昌不过郭汾阳,有廷麟乃成岳武穆”,殿内正中彩塑卢象升泥金全像,像前立,“明兵部尚书太子少师卢忠肃公象升之位”神主牌。左右各塑中军官和掌印官像,神座上方悬“英灵犹在”金字蓝底匾额。书房存放《卢忠肃公全集》。

  (清)周小棠题宜兴卢忠肃公祠

  尽瘁鞠躬,死而后已,有明二百余年宗社,系之一身,望旌旗巨鹿城边,讵知忠孝精诚,赍志空期戈挽日;

  成仁取义,没则为神,惟公三十九岁春秋,寿以千古,撷芹藻斩蛟桥畔,想见艰难砥柱,感怀那禁泪沾襟。

  《明朝那些事儿》中用了一句话评价——《中庸》有言: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明史》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卢象升在庄烈帝(崇祯)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纶、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天意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