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章 孤家(两章)
/>
  明明什么都不比别人差,难道后半辈子就都要对背信弃义的甥女婿俯首称臣吗?\r

  大舅是那么骄傲的人,至于大舅母就更要强了。\r

  唯一盼望着过点安稳平淡日子的,大概只有表哥了。\r

  可表哥说话能管用吗?\r

  何况让表哥在皇太子和真定王太子中,想也知道他会选第一个。\r

  那怎么办?\r

  让母亲未雨绸缪地劝劝?\r

  但要是大舅本来没这个意思,只是生她的气。\r

  被母亲一说,再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了,那怎么办?\r

  谋反必死,尤其是外戚。\r

  所以,虽然这事还没影,但郭圣通仍然忐忑极了。\r

  大舅疼她疼的跟眼珠子一样,大舅母虽然差一点,但她也能理解。\r

  他们都是她的亲人啊。\r

  假如真有那么一天,他们真造反了,即便站在刘秀的角度他们该死,但她还是没法接受啊。\r

  她如何还能和刘秀相处?\r

  夜里,刘秀来车里睡时,常夏和羽年已经去了后面的马车。\r

  刘疆还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郭圣通便毫无顾虑,开门见山地和刘秀说了。\r

  “舅舅好像有些生气,连牢骚都懒得跟我发……”\r

  她一面说一面看着刘秀的反应。\r

  他面色平静的很,看不出喜怒,似乎早就料到了。\r

  等她说完后,他说话了。\r

  “舅舅不必如此谨慎,朕不是过河拆桥的人。”\r

  他举了个例子来说明,“汉军如今人数众多,嚼用很是跟不上。\r

  寇恂便亲自组织运粮补给,牛马不够,就组织人力挽车,络绎不绝地供应着全军。\r

  幸亏有他,不然朕只怕连文武百官月支的禄米都拿不出来了。\r

  他稳定后方的贡献丝毫不比打场大胜仗来得少,朕为此多次嘉奖他。\r

  他身边的儒生董崇就此警告寇恂道:皇帝刚刚登基,四方未定,而您内得人心,外破苏茂,要小心为小人谗言所害啊。\r

  寇恂叫他吓出了一身冷汗,翌日便上奏折称病,求朕重新任用人选。\r

  朕就那么容不得人?就这么点肚量?\r

  朕当即拒绝。\r

  寇恂不死心,以为朕是作态,便又请求调任军职,朕照旧拒绝他。\r

  接连被拒绝了两次后,他终于老实了。\r

  如今依旧兢兢业业地为朕运送军粮。\r

  朕也真是奇怪了,这么个苦差事,即便再能显现出才能,朕应该高兴才是啊,为什么要嫉妒贤能?\r

  朕就这么想拆自己的台?”\r

  他这么一暗示,郭圣通明白了。\r

  看来舅舅既没有赌气,也不是在预备造反,而只是单纯觉得既然要不到便多留些印象分。\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