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改革

  周大人为人圆滑,手腕高的很,光是做生意的能力不非常强,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些年光是靠金针菜(韭黄)这一样,就令他赚的盆满钵满。虽然这两年,他已经把这项技术公布出来了,而自家也收紧了这项生意。

  这是他和丑姑商量后的结果。不管是什么先进的技术,完全撑握到个人手中,总是会引来不少纷争,甚至给自己带来危险,丑姑觉得还不如直接交给朝廷,就不用担心别人总是瞧着眼红了。反正他们已经赚够了。

  宁二也没想到,最终这个任务居然落到周大人头上去了。他和青王其实都不愿意让周大人去,希望能派个中立派的官员,这样他们既能拉笼了中立派,使自己这一方的势力变强,周大人也能在京里暗中帮助宁二。

  所以,这个决定一下来,不仅宁二没想到,就是青王都吃了一惊。

  周大人自己倒是看的清楚,说:“王爷,您在京里要多注意了,我这个空缺,可得小心了。”他一动,自然就有人要来填补这个空缺了。肯定得让自己的人上啊,不有让对立派得益。

  青王点点头,说:“恩,这个位置可不能便宜了他们。”

  宁二不管这些,虽然他已经是这一个团队的人。其实还是有不少认,把他当成保皇派的,也就是说谁当皇帝,对宁二来说都是一样的。反正他官也不高,地位也不重,又能干实事,又不搞鬼,谁当皇帝也不会动他。

  回到家里,丑姑还骂他:“这下可好。舅舅要和你一样,去北地忙几年了,他只怕比你还要呆的时间更长了。舅母只怕要骂死你了。”

  宁二咳了几声,说:“瞎说,这又不是我订的人选,他们干吗骂我呢?再说了,舅舅这京官已经升到头了,不可能在往上升了,还不如外放去多干几年,给表弟们积累势力呢。”

  就比如他自己也一样,他和周大人都是皇帝破格提上来的官,没有经过正经的科举出来的,想要真正进入上层核心官员的阶级,不太可能。到一定的分位上,就到头了。

  这也是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及吸引大家去读书去学习去考的原因。不然,今天这里举荐一个人当官,别人那里破格录取一个人当官,再加上本身就有些特权阶层有荫及后代的规定,可以给子孙后代直接求,或者买官。大家就都不用去辛辛苦苦的读书。

  而科举考试本身就朝廷选拔人才的最公平的途径,也给寒门学子添加了不少机会,给朝廷增加新鲜血液。不然,时间一久,官场就会全部变成某些阶层的亲人朋友等等,最终的权力就完全集中在某些人的手中了,对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也更会使得皇权旁落。

  为了制衡,皇帝会不余遗力的打击某些特权阶级,大力发展科举。

  其实这就和现代的高考一个作用。高考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出头的第一个台阶,虽然有诸多弊端,但它却也是最公平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要走上这个战场,达到一定的分数才能进入大学。最起码它给普通民众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丑姑听懂了他的意思,却又说:“那又怎样?去北地又苦又累,还担着这么重要的责任,不花个三五年,也起不了多大的效果。而且这还是在顺利的情况下,要是不顺,还不知道得花多少时间呢。这可是一把双刃剑。”

  “我知道的,可是我们想问题要从好的方面看啊。周大人和我是亲戚关系,我们两人联手可以更加无所顾及,我们身后又有皇帝在撑腰,时间长点也不怕的。只要想想成功后的利益,到时候,不怕周大人不升官。对周家的表弟们是相当有好处的。”宁二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