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十年战略
��扬州,最后挟荆扬西川两千万生民之力,北定中原,这战略可谓十分清晰了。不过,本将军还有个疑问,为何我军平定荆州后要先取西川,趁眼下袁术还没打进扬州,先取扬州,再入川不行吗?”
“主公只知其一,不知二其。”
戏昌胸有成竹道:“袁氏四三公,门望极盛,袁术虽无雄才,但也不是蠢材,依靠袁氏的门望,在主公平定荆州后,袁术也该在扬州占稳脚跟了,这个时候跟袁术决战,就算最终能够获胜,恐怕也非一夕之功,而且还会大损荆州之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就算主公击败了袁术,想要稳定扬州,至少也需三到五年,甚至更长,不免影响伐川大计。”
说此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而西川则不同,刘焉刚刚入川,尚立足未稳。据昌所知道的消息,刘焉入川时带了一批中原及关凉逃难的士族,眼下这些人和川中本土士族矛盾已激化到无法调和,在川中本土士族失势前起兵伐川,正可借力用力。”
周坚虽然力求上进,但毕竟不擅长制定战略,顿时眼睛一亮,连连击节道:“妙,就依志才之计,先取西川,再取扬州。不过现在就想这些还太早了,眼下当务之急,还是明春对襄阳用兵之事,我军必须要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占襄阳,在两年内攻取荆州其余六郡,再用一到两年整编训练军队,广积钱粮军资,尔后才能起兵伐川。”
戏昌微笑道:“正该如此,不过眼下距离明春尚有三朋,我军除了训练军卒,调集钱粮之外,还应该再做些事情,尽量为攻取襄阳减少麻烦。”
周坚‘哦’了一声,欣然道:“志才还有何高见?”
戏昌奸笑道:“王睿能于襄阳一县之地起兵,全赖荆襄士族之助,其帐下两万大军也分统于蔡瑁、张允等人手中。荆襄士族重利,蔡、张皆为荆州数一数二的豪强大族,若王睿一旦势危,蔡瑁和张允极有可能背弃王睿。主公何不谴人暗中分而化之,许以重利,就算不能诱此二人直接背叛王睿来投,也要令其在王睿势微时保持中立。这样一来,来年主公攻破襄阳的阻力就会减轻许多。”
“好,此事就由志才去办。”
周坚欣然应允,这也不失为一条上计。
素来两国交兵,本来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是有利于南阳军明春军事行动的计谋,不论是否光明,都是多多益善。(未完待续。。)</dd>
“主公只知其一,不知二其。”
戏昌胸有成竹道:“袁氏四三公,门望极盛,袁术虽无雄才,但也不是蠢材,依靠袁氏的门望,在主公平定荆州后,袁术也该在扬州占稳脚跟了,这个时候跟袁术决战,就算最终能够获胜,恐怕也非一夕之功,而且还会大损荆州之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就算主公击败了袁术,想要稳定扬州,至少也需三到五年,甚至更长,不免影响伐川大计。”
说此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而西川则不同,刘焉刚刚入川,尚立足未稳。据昌所知道的消息,刘焉入川时带了一批中原及关凉逃难的士族,眼下这些人和川中本土士族矛盾已激化到无法调和,在川中本土士族失势前起兵伐川,正可借力用力。”
周坚虽然力求上进,但毕竟不擅长制定战略,顿时眼睛一亮,连连击节道:“妙,就依志才之计,先取西川,再取扬州。不过现在就想这些还太早了,眼下当务之急,还是明春对襄阳用兵之事,我军必须要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占襄阳,在两年内攻取荆州其余六郡,再用一到两年整编训练军队,广积钱粮军资,尔后才能起兵伐川。”
戏昌微笑道:“正该如此,不过眼下距离明春尚有三朋,我军除了训练军卒,调集钱粮之外,还应该再做些事情,尽量为攻取襄阳减少麻烦。”
周坚‘哦’了一声,欣然道:“志才还有何高见?”
戏昌奸笑道:“王睿能于襄阳一县之地起兵,全赖荆襄士族之助,其帐下两万大军也分统于蔡瑁、张允等人手中。荆襄士族重利,蔡、张皆为荆州数一数二的豪强大族,若王睿一旦势危,蔡瑁和张允极有可能背弃王睿。主公何不谴人暗中分而化之,许以重利,就算不能诱此二人直接背叛王睿来投,也要令其在王睿势微时保持中立。这样一来,来年主公攻破襄阳的阻力就会减轻许多。”
“好,此事就由志才去办。”
周坚欣然应允,这也不失为一条上计。
素来两国交兵,本来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是有利于南阳军明春军事行动的计谋,不论是否光明,都是多多益善。(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