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作客正源镇
�说道,却瞧见上官文卓瞪了她一眼,方知自己言有所失,赶紧转移话题,温婉婷似乎也没介意,两眼盯着远处的江上若有所思。

  上官文卓道“大师兄受伤了,还是不用吹了吧,好好休息。”

  赵震南微微笑道“吹箫可不费力气节,没事。”

  温婉婷在他身边关切地低声说道“震南,你都伤那么重了,真的要好好休息。”

  王凤楼接过欧阳雅晴的话说道“当年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俘获了卓文君的芳心,今天,你们温姐姐的勾魂琵琶可别要我小命。”

  话音刚落,客船上又是一阵笑声。

  唐星山笑着对王凤楼说道“要你小命那是抬举你呢,大哥武功很是不错,可是音律对你来说那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呢。温小姐的勾魂琵琶对你来说不过是对牛弹琴,一点作用都没有。”

  王凤楼也玩笑地说道“二弟真是小瞧我了吧,为兄不晓音律,可是好不好听还是能感觉出来的啊,你那弹棉花的琴技估计也能要人小命的。“

  欧阳雅晴笑呵呵地说道“你们两位前辈真逗,王老前辈的刀子嘴也可取人性命的,都很厉害。”

  客船泊于夜晚的嘉陵江上,如同浩瀚夜空中疏落的星点。前方宽大的江面静静流淌的江水由远而近地来,又缓缓的由近而远地去。作为这长河高天中的过客,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此情此景猛然间引得众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船上忽地静了下来,众人凝视着江面久久不语。这时,文卓想起了金戈大侠与众不同的兵器和衣着。他对唐星山笑问道“唐前辈,金戈大侠的兵器,在咱们这时代可不曾见得了,为何他还钟情这流行于汉代以前的戈呢”

  唐星山笑道“我与金戈大侠相交已久,对他颇为了解。金戈大侠生于南充县龙门镇一个大户之家,其祖父本是大明朝军队中的一员武将,眼见大明朝朝政腐败,因不愿与众官员同流合污而遭排挤,遂告老还乡。其父谭世诚年少时也曾苦读诗书,却终与金榜无缘。后来阴差阳错的成了经营有道的大商人,虽日进斗金,却也深知商行中的艰辛不易。寄望儿子谭兴荣能学有所成,搏取功名而光耀祖宗,来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

  从唐星山的口中,众人得知金戈大侠年少时聪明好学,又极具天赋。因此,习文练武进步极快。偶然听得他祖父讲到大明朝朝庭腐败、官场黑暗之事,也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道路。但他父亲却是苦苦相逼,非得要他榜上有名,否则与他了断父子关系。那年参加乡试,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用甲骨文作答。本以为能让考官们为难。偏那考官亦是好古之人,对甲骨文金文篆字等甚是精通。考官见那甲骨文写得情趣生动,心花怒放之下竟然将大侠列为第二名。他父亲见儿子中了举人,高兴之余,又花大量的银子以财贸官,让金戈大侠在衙门里做起了官员。金戈大侠实在不习惯官场的迎来送往及腐化之风,竟子承父业,辞官做起了商人。与大侠亲近之人皆知大侠饮酒必用青铜樽,衣必汉服,兵器也用戈。一切皆如汉人再世。那戈乃是谭兴荣请巧匠用黄金打造而成,削铁如泥,坚利无比。一眼瞧上去,便觉金光闪耀、锋芒毕露,让人胆战心寒。

  龙门镇的百姓竟在谭兴荣的引带之下,渐渐地俱着汉服,竟与邻镇百姓迥然。从异地进入龙门镇,便觉恍若时光倒流、恰似隔世千年。与龙门镇相邻的荆溪镇百姓后来亦仿效古人,皆衣艳丽唐装。相邻两镇,一个似处大汉,一个若居盛唐。

  龙门镇烟柳琼楼、庭院参差。邻里间言语谦和,街坊中互相礼待。本是一派宁静详和之地,百姓得享安宁,恰似生活在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