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城破中国军人仍在抵抗(一)
�楚尽忠等人开始清理武器弹药,楚尽忠四人无疑是十分幸运的,他们抢夺的那辆卡车竟然是运输武器的,只不过这武器并不是日军的,而是日军缴获中国守军的武器。
其中一箱崭新还涂着黄油的德制毛瑟手枪让楚尽忠非常无语,有这么多好东西为什么不发给守军?部队撤退无法携带为什么不炸毁?显然这半车武器是日军精挑细选出来的,从捷克式轻机枪到p-18德制冲锋枪、1924式德制毛瑟步枪、1936式德制自动毛瑟手枪,二四式木柄手榴弹,德制的防毒面具,甚至还有崭新的军服、指北针、望眼镜等等。
从这些物资楚尽忠能够大体判断出,日军很有可能缴获了一个德械军械物资的秘密储备仓库。
楚尽忠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德械部队在淞沪就已经与日寇拼了个尸山血海,部队在南京补充的时候,武器都是半数的,这就更别说那些广东、桂系部队了,南京保卫战仓促不假,参战各部皆为久战锐气大伤的疲惫之师,武器装备损失严重,缺衣少弹是普遍现象。
那么为什么日军能够在南京缴获如此之多的德械军火?
楚尽忠发现,自己还真无法理解这个年代一些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难不成真有一些人头猪脑的货色用屁股想问题吗?
换套新衣服,死也体面点,每人两支毛瑟手枪,耿彪一挺捷克造轻机枪,马国发担任副射手,携带三个基数的弹药与p-18冲锋枪,小眼镜则携带p-18冲锋枪和二联二十枚二四式德制手榴弹。
楚尽忠自己则携带了两支毛瑟手枪,一支毛瑟1924式步枪,充足的弹药以及二十枚手榴弹,虽然每个人的负重都到了极限,不过相比残酷的巷战,多携带一些弹药才是保命的根本,尤其是德制的二四式木柄手榴弹,巨大的爆炸威力简直是巷战之中的大杀器。
超过七百片的预制破片会在二公尺以内形成绝对杀伤范围,只不过,这种德制的手榴弹的引爆时效长达6.5秒到7秒,所以在投掷方面需要一定的技巧。
其中一箱崭新还涂着黄油的德制毛瑟手枪让楚尽忠非常无语,有这么多好东西为什么不发给守军?部队撤退无法携带为什么不炸毁?显然这半车武器是日军精挑细选出来的,从捷克式轻机枪到p-18德制冲锋枪、1924式德制毛瑟步枪、1936式德制自动毛瑟手枪,二四式木柄手榴弹,德制的防毒面具,甚至还有崭新的军服、指北针、望眼镜等等。
从这些物资楚尽忠能够大体判断出,日军很有可能缴获了一个德械军械物资的秘密储备仓库。
楚尽忠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德械部队在淞沪就已经与日寇拼了个尸山血海,部队在南京补充的时候,武器都是半数的,这就更别说那些广东、桂系部队了,南京保卫战仓促不假,参战各部皆为久战锐气大伤的疲惫之师,武器装备损失严重,缺衣少弹是普遍现象。
那么为什么日军能够在南京缴获如此之多的德械军火?
楚尽忠发现,自己还真无法理解这个年代一些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难不成真有一些人头猪脑的货色用屁股想问题吗?
换套新衣服,死也体面点,每人两支毛瑟手枪,耿彪一挺捷克造轻机枪,马国发担任副射手,携带三个基数的弹药与p-18冲锋枪,小眼镜则携带p-18冲锋枪和二联二十枚二四式德制手榴弹。
楚尽忠自己则携带了两支毛瑟手枪,一支毛瑟1924式步枪,充足的弹药以及二十枚手榴弹,虽然每个人的负重都到了极限,不过相比残酷的巷战,多携带一些弹药才是保命的根本,尤其是德制的二四式木柄手榴弹,巨大的爆炸威力简直是巷战之中的大杀器。
超过七百片的预制破片会在二公尺以内形成绝对杀伤范围,只不过,这种德制的手榴弹的引爆时效长达6.5秒到7秒,所以在投掷方面需要一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