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事实证明,好运气总是在童颜这边。

  按理说,匈族人来访,皇帝应该会把不着急的政事放在一边,等到匈族人离开以后再来处理。但是皇帝因为匈族探子的事情很是不高兴,查来查去都查不出什么,还让探子在匈族人入京的前一天悄悄溜出城门跑了。所以皇帝竟然在匈族人吃喝玩乐的时候下了圣旨,将涉及卖卖官位的官员们发落了。匈族的特使很是吃惊,不是说皇帝现在理政已经不勤奋了么?怎么还在这种时候发落罪官?

  童大老爷也很吃惊,皇帝竟然这么快就下了旨。于是,趁着圣旨没到家,童大老爷也顾不上童颜这头的婚事,自己急急忙忙的将童勋凡的马车准备好,把给童勋凡准备的各样物件也搬上了马车,还悄悄塞了一些自己存下的字画和古董。

  是的,是童大老爷自己装车的!童府的下人们自从得知童大老爷要被流放,便开始各自收拾东西,顺便带着点童府的东西,自发的归家不回。包括童管家,也在前几日,卷了童大老爷的一套骨瓷茶具,溜之大吉。现在童府里,除了童大老爷身边伺候的小斯,童颜身边的杏花春兰,以及童勋凡身边的书童,就没剩下什么人了,甚至连童府上上下下的吃食,都是童大老爷自掏腰包从外面买了送进府里的。童大老爷也是不容易啊。

  很快,京兆府尹带着圣旨和官兵到了童府,童大老爷最后一次穿上官服,领着童颜和童勋凡在门后跪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罪臣童淮……”京兆府尹神情淡然的念着圣旨,童大老爷会被流放一事,早已成定局,现在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只是没想到,皇帝竟然开恩将童大老爷的子女剔出了流放名单。不过想想,毕竟童大老爷在名单中是罪名较轻的,而这对子女,一个是刚刚接回来几个月的女儿,一个是前国子祭酒的曾孙,皇帝网开一面也是显得大度。

  圣旨念完,童大老爷已经是老泪纵横,没想到自己抛了名声,忍了同僚的辱笑,好不容易混上朝堂,积下了些许财富,还有得了这么一个聪慧的儿子,如今尽然是竹篮打水,连家都没了,更别想安享什么晚年了。至于童颜,童大老爷心中愤愤,如果不是童颜和童颜她娘亲,国子祭酒也不会因为自己倒台,自己也不会最后落得如此地步。看来,童大老爷始终还是不觉得自己过往所做之事有什么不妥。

  童大老爷双手举过头顶,接过京兆府尹递过来的圣旨,跪在地上难以起身。童颜面无表情的,在童大老爷接过圣旨后,回房整理自己的包袱。

  童勋凡此时也是跪在童大老爷身边,大眼睛哭的通红,听了圣旨,童勋凡也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因为官位来的不正,被皇帝判了流放。可童大老爷作为他的父亲,一直对他很好,就差没把天上的月亮给摘下来了。他不想离开父亲,父亲对自己这么好,自己却从来没有对父亲做过什么,而现在说不定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童勋凡是打心眼里觉得伤心。童勋凡站起来拉着京兆府尹的袍子,可怜兮兮的大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张口说话也带着哭声:“大叔,我……我……不要……回……回外祖……家,我……要……要跟着……爹……爹爹……哇!”语罢,便忍不住大哭起来。

  京兆府尹叹了口气,看着童勋凡,他也听人说过,童大老爷这个儿子也算的上是聪慧,作对写诗什么的,在同龄的孩子中算得上佼佼者,只可惜,现在童大老爷成了戴罪之身,这孩子怕是这一世都与科举无缘,算是废了。京兆府尹伸手摸摸童勋凡的头,这事,谁也帮不了啊,皇帝下了旨了,这时候不把童勋凡送去前国子祭酒的老家,那就是抗旨,给他一万个的胆子他也不敢啊。更何况,去前国子祭酒的老家,总比跟着童大老爷流放日子要好过很多,他也不忍心将一个从小娇生惯养,还未加冠的小孩送去流放之地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