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得理不饶人,东宫势更盛
便笑看了章晗一眼,起身之际突然凑到章晗面前,竟是在她的面颊上轻轻吻了一下,这才移开头若无其事地说道:“若非岳父大人解了这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亦是不会给我这么一个大好机会!”
正如陈善昭所言,乾清宫中的御案上,便摞着三堆高矮不一的奏折。但眼下陈栐在意的却不是这些对于开平大捷如何论功行赏的奏折,而是手头那份陈善昭的奏疏。从昨晚这份东西送到自己的案头之后,他既没有去坤宁宫,也没有召幸任何嫔妃,而是独宿在了乾清宫西暖阁,反反复复思量了一整个晚上。这一天坤宁宫陈皎的满月宴之后,他便召见了陈善昭。
“迁都北平,你怎会如此建言!”
“父皇,开平大捷固然是好,但此次大胜若非章大人与宋先生定下险计,彼此又配合得天衣无缝,只怕这会儿开平以及整个北平行都司都已经丢了!而此等行险之计可一不可再,下一次虏寇若是再卷土重来,哪里还有这般幸运!”
陈善昭在开平大捷之后,也不知道悄悄征询过胡彦等人多少意见,更是在舆图上花费了无数精力,这才如此上了奏本,此刻自然对答如流。见父皇果然明显有些心动,他便镇定自若地说道:“而现如今陕西都司和北平都司行都司空虚已经是没法掩饰的事实,单靠一场大捷挽回不了战略上的颓势,再加上江南富庶,北地则人烟稀少,再加上前时大战损伤人口无数,若不能徙人口充填,则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之后,北面如何抵挡得住虏寇侵袭?一旦迁都北平,富户随之同迁,则北面人口充实,三五十年后又是一个江南!更重要的是……”
稍稍顿了一顿。陈善昭便一字一句地说道:“若仍是诸藩如前制镇守,难免再有秦藩之忧,而北边不比江南风花雪月盛世太平,无兵马不足以震慑虏寇。而且不是寻常兵马,而得是有足够震慑力的名将雄军,如此非父皇自己不足以担赐重任。父皇若要使后世将您与太祖并称。迁都自是另一番功业!”
若要是别人如此直截了当,陈栐早就疾言厉色呵斥了,但说这话的是立为东宫的嫡长子,而且确确实实道出了他这些日子的思量,因而他只是狠狠瞪了陈善昭一眼:“此等话休得随口胡言!”
“是。”陈善昭低头应了一声,但旋即便俯身跪了下来,“若父皇允准。则先遣三弟往镇北平,修缮城池,再令工部疏通漕河,以求今后粮船北上畅通无阻!”
既然陈善睿不愿意去北平,陈善嘉却甘心情愿。就先让这个被此次大胜之势硬生生滞留在京城的煞星弟弟先出去松松筋骨吧!就是他不提,父皇也终究会觉得北边更好,至于陈善嘉,辽东之地不可能让武宁侯顾长风守一辈子,更何况奴儿干卫父皇亦是志在必得!
“不要跪了,起来吧。”看着陈善昭,陈栐终究不置可否地吩咐了一声,等到其站起了身,他便突然指着案头那一摞摞的奏折问道。“这是关于开平大捷的奏折,如今对于如何论功行赏意见不一,朕转给过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份。章锋是章氏的父亲,你对此怎么看?”
全凭上裁的话很容易说,但陈善昭知道父皇想必并不愿意听这样的敷衍,沉吟片刻便开口说道:“追究章锋越权的折子可以不予理会。昔日唐时卫国公李靖领兵征突厥,大胜之后朝议以为议和,他却因此乘胜追击,最终得以大获全胜。论功行赏之时,朝中有人弹劾其擅动兵马,是为谋反,而唐太宗最终只赏其功,赦免其过,由此可见一斑。而如今开平距离京城数千里之遥,更远过昔日李靖与长安之间的距离。而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调的又并非其余兵马,而是借的兀良哈人精兵,父皇但以所得战利品的一半赠之,不动国库,兀良哈人必然深感父皇恩德。”
长子素来文弱不知兵,�
正如陈善昭所言,乾清宫中的御案上,便摞着三堆高矮不一的奏折。但眼下陈栐在意的却不是这些对于开平大捷如何论功行赏的奏折,而是手头那份陈善昭的奏疏。从昨晚这份东西送到自己的案头之后,他既没有去坤宁宫,也没有召幸任何嫔妃,而是独宿在了乾清宫西暖阁,反反复复思量了一整个晚上。这一天坤宁宫陈皎的满月宴之后,他便召见了陈善昭。
“迁都北平,你怎会如此建言!”
“父皇,开平大捷固然是好,但此次大胜若非章大人与宋先生定下险计,彼此又配合得天衣无缝,只怕这会儿开平以及整个北平行都司都已经丢了!而此等行险之计可一不可再,下一次虏寇若是再卷土重来,哪里还有这般幸运!”
陈善昭在开平大捷之后,也不知道悄悄征询过胡彦等人多少意见,更是在舆图上花费了无数精力,这才如此上了奏本,此刻自然对答如流。见父皇果然明显有些心动,他便镇定自若地说道:“而现如今陕西都司和北平都司行都司空虚已经是没法掩饰的事实,单靠一场大捷挽回不了战略上的颓势,再加上江南富庶,北地则人烟稀少,再加上前时大战损伤人口无数,若不能徙人口充填,则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之后,北面如何抵挡得住虏寇侵袭?一旦迁都北平,富户随之同迁,则北面人口充实,三五十年后又是一个江南!更重要的是……”
稍稍顿了一顿。陈善昭便一字一句地说道:“若仍是诸藩如前制镇守,难免再有秦藩之忧,而北边不比江南风花雪月盛世太平,无兵马不足以震慑虏寇。而且不是寻常兵马,而得是有足够震慑力的名将雄军,如此非父皇自己不足以担赐重任。父皇若要使后世将您与太祖并称。迁都自是另一番功业!”
若要是别人如此直截了当,陈栐早就疾言厉色呵斥了,但说这话的是立为东宫的嫡长子,而且确确实实道出了他这些日子的思量,因而他只是狠狠瞪了陈善昭一眼:“此等话休得随口胡言!”
“是。”陈善昭低头应了一声,但旋即便俯身跪了下来,“若父皇允准。则先遣三弟往镇北平,修缮城池,再令工部疏通漕河,以求今后粮船北上畅通无阻!”
既然陈善睿不愿意去北平,陈善嘉却甘心情愿。就先让这个被此次大胜之势硬生生滞留在京城的煞星弟弟先出去松松筋骨吧!就是他不提,父皇也终究会觉得北边更好,至于陈善嘉,辽东之地不可能让武宁侯顾长风守一辈子,更何况奴儿干卫父皇亦是志在必得!
“不要跪了,起来吧。”看着陈善昭,陈栐终究不置可否地吩咐了一声,等到其站起了身,他便突然指着案头那一摞摞的奏折问道。“这是关于开平大捷的奏折,如今对于如何论功行赏意见不一,朕转给过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份。章锋是章氏的父亲,你对此怎么看?”
全凭上裁的话很容易说,但陈善昭知道父皇想必并不愿意听这样的敷衍,沉吟片刻便开口说道:“追究章锋越权的折子可以不予理会。昔日唐时卫国公李靖领兵征突厥,大胜之后朝议以为议和,他却因此乘胜追击,最终得以大获全胜。论功行赏之时,朝中有人弹劾其擅动兵马,是为谋反,而唐太宗最终只赏其功,赦免其过,由此可见一斑。而如今开平距离京城数千里之遥,更远过昔日李靖与长安之间的距离。而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调的又并非其余兵马,而是借的兀良哈人精兵,父皇但以所得战利品的一半赠之,不动国库,兀良哈人必然深感父皇恩德。”
长子素来文弱不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