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点将
�过了刘宣麾下的步兵营。

  刘宣交代了石勇率领的虚兵,然后接着说道:“尽管一路上石勇等人会骚扰官军,但是三日之后,官军一定能赶到文安驿,到时候我们就选拔精锐,提前通过密道藏身在距离文安驿二里外的孙家庄中。”

  “等到了夜黑风高之时,就突然起兵,一举突袭张应昌官军的大营。”

  石勇接过了军令,面无表情的离开了军帐之外,他马上下令麾下的骑兵迅速集合,将后勤营下发的干粮准备齐全,然后点齐兵马奋力奔出延川县城。

  在延安府的春季,常常都伴有很大的风沙。

  在石勇率军出城之后,马上就刮起了狂暴的沙尘,在这种恶劣的天气行军,毫无疑问会引发各种不可测的意外,更会引起士兵的怨望,从而引起营啸炸营。

  面对恶劣的气候,石勇也只能住脚扎营,等天气彻底好转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昏暗,而石勇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夜间行军。

  古代的军队,有一条规矩就是夜间不战,很少有夜间的战斗行军。这是因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导致士兵多患有夜盲症。第二就是古代军队的组织能力较弱,很难组织好夜间的行动。

  所以不是少见的精锐,很少有军队敢于夜间行动。石勇麾下的这支骑兵营,因为营养较为充足,夜盲症的情况已经大大的好转,尤其是进入春季之后,更是大有改观。

  另外,刘宣也比较重视夜间训练,在延长县的时候,组织过两次夜间行军。有了这两条打底子,所以石勇决定,多打火把照明,夜间行军。

  从探哨的情报来看,官军已经进入了甘谷驿。甘谷驿距离延川县距离一百一十里,按照正常的行军距离,三日后就能赶到延川县城。

  在古代的战争中,除了出其不意的奔袭战外,很少有军队会不顾马力全速行军。毕竟古代的军队不是后世的红军,不可能有那样的组织能力与坚定的信仰。更不可能像红军那样克服种种困难,连续长时间的强行军。

  古代军队的行军,受限于道路情况、交通工具,一般来说,也就是每日三十里,骑兵因为携带的粮草更多,可能行军的速度还不如步兵。

  在冷兵器战争时期,士兵所携带的辎重还要超过现代军队,一般来说都能达到五六十斤,而骑兵在行军之际,更不会浪费马力乘马前进,而是牵马行军,这样一来,耗费的体力还要超过步兵。

  而石勇这次出来,不仅将所有的战马全部带上,就连后勤营中的骡子,也一起带出了不少。这些骡子,力气比马更大,耐力也好过马匹,能携带很大一部分粮草,减轻骑兵营的后勤压力。

  尽管夜间行军有不少困难,但是石勇还是一一克服了过去,这一路之上,他点起了很多的篝火。设立了不少收容队,收容了不少迷路掉队的溃兵。

  等到了深夜子时,大家都非常疲累困倦子时,石勇随意找了一处山坳,就让大家随便宿营。

  石勇这样做,其实是有违兵法的。如果遇上了一位心思慎密,胆气豪勇的对手,他这样大胆行军很容易被对方的探哨发觉,而没有深扎营垒,也更是大忌。一旦被对方轻兵袭营,猝不及防之下马上就会吃了败仗。

  所幸榆林镇副总兵张应昌不算是什么天下名将,在夜间扎营之后也并没有派出探哨,更不可能发觉石勇的大营。

  第二日一大早,石勇察觉到夜间行军的好处,能够有效地避开官军的探哨,于是昼伏夜行,在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