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定计
�廷推之时做了手脚,才让周道登入选了内阁,成为宰辅的一员。
周道登成为宰辅之后,因为学问不精反应不快,闹了几次笑话,从此失去帝心,在崇祯二年遭到罢斥。
现在周道登还没有闹出“黑齿,齿发黑者也!”;“容臣等到阁中查明回奏”;“情面者面情之谓也”这些笑话,在崇祯皇帝心中还有些地位。
崇祯见周道登这些话条理分明,见识过人,正说在自己心坎儿里,于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拿起一本奏疏说道:“陕西巡抚李应期上奏朝廷,说陕北旱灾严酷,让朝廷拨银赈济,减免税赋,三位老先生以为如何?”1
韩爌刚才被周道登打了一个闷棍,现在也有些恼怒,但是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决定闭口不言。
李标此人比较正直,从不结党营私,在东林党中算是凤毛麟角。此人向来以大局为重,看了李应期的奏章,觉得很有道理,应该大力支持。于是对崇祯皇帝重重磕了个响头道:“李御使所言,乃老臣谋国之言,请皇上一定要采纳。”
李标虽然为官正直,但是比起揣摩皇帝的意思,韩爌、周道登二人却远胜于李标。
从崇祯皇帝刚才的话外之音来看,肯定是善财难舍,舍不得白花花的白银,所以才要想法子推诿。
首辅韩爌刚刚被周道登踩了一脚,给皇帝留下了空谈大言的印象,现在正是弥补之时。于是他上前一步说道:“朝中府库如洗,哪有银两赈济灾民,还是让陕抚胡廷宴想想办法,发动士绅出力,多搭粥棚,将灾民安定下来。”
“至于延绥的流民,延绥本来就是九边重镇,榆林镇边军天下精锐,只要能稳住边军军心,剿灭流贼也是轻而易举。”
崇祯皇帝心中也不想发出内怒,听了首辅韩爌之话,觉得韩爌此人还是深明大义。于是脸上带上一分愁苦说道:“内帑如洗,支撑皇室家用已经万分艰难,实在难以拨出,还是让户部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挪出一部分银两赈济灾民。”
韩李周三位朝臣听了崇祯此话,尽管面上仍然非常恭敬,但是心中却对这位少年皇帝鄙夷了几分。
这位少年天子,除了刻薄暴躁之外,居然还贪财吝啬,分不清轻重缓急。
崇祯皇帝现在刚刚继位,万历、天启两朝尽管花销很大,但是还是为他留下不少的内帑。加上刚刚查抄魏忠贤的阉党,现在正是内帑最充足的时期,远不是崇祯末年的情况。
尽管户部还有一些存银,但那是官员的俸禄与福利,如果谁敢提议用官员的俸禄赈济灾民,只怕第二天弹劾的奏章就能将他淹没。
崇祯皇帝善财难舍,朝廷府库也有些不继,这样一里一外,哪方也不想出钱,只好将责任推到地方上。
地方上的乡绅大户,不欺压百姓已经非常难得了,怎么可能出钱赈济灾民。仅有一家两家心怀善念,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有心无力了。
就在崇祯皇帝在英武殿召集阁臣议事时,刘宣也正在与麾下的骨干商量出路。
在延长县,刘宣大肆清洗土豪劣绅,搜刮到了两万石粮食。有了这两万石粮食,刘宣大招饥民,麾下已经超过万人,即便不算老弱,成建制的军队也超过四千人。
这两万石粮食,超过二百万斤,哪怕刘宣麾下有了上万人,也能吃上半年。刘宣现在也第一次不缺粮食,无限制的供应麾下的士兵。
在搜查乡绅弄出粮食以后,刘宣麾下,不仅是青壮士卒,还是老弱妇孺,都已经不�
周道登成为宰辅之后,因为学问不精反应不快,闹了几次笑话,从此失去帝心,在崇祯二年遭到罢斥。
现在周道登还没有闹出“黑齿,齿发黑者也!”;“容臣等到阁中查明回奏”;“情面者面情之谓也”这些笑话,在崇祯皇帝心中还有些地位。
崇祯见周道登这些话条理分明,见识过人,正说在自己心坎儿里,于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拿起一本奏疏说道:“陕西巡抚李应期上奏朝廷,说陕北旱灾严酷,让朝廷拨银赈济,减免税赋,三位老先生以为如何?”1
韩爌刚才被周道登打了一个闷棍,现在也有些恼怒,但是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决定闭口不言。
李标此人比较正直,从不结党营私,在东林党中算是凤毛麟角。此人向来以大局为重,看了李应期的奏章,觉得很有道理,应该大力支持。于是对崇祯皇帝重重磕了个响头道:“李御使所言,乃老臣谋国之言,请皇上一定要采纳。”
李标虽然为官正直,但是比起揣摩皇帝的意思,韩爌、周道登二人却远胜于李标。
从崇祯皇帝刚才的话外之音来看,肯定是善财难舍,舍不得白花花的白银,所以才要想法子推诿。
首辅韩爌刚刚被周道登踩了一脚,给皇帝留下了空谈大言的印象,现在正是弥补之时。于是他上前一步说道:“朝中府库如洗,哪有银两赈济灾民,还是让陕抚胡廷宴想想办法,发动士绅出力,多搭粥棚,将灾民安定下来。”
“至于延绥的流民,延绥本来就是九边重镇,榆林镇边军天下精锐,只要能稳住边军军心,剿灭流贼也是轻而易举。”
崇祯皇帝心中也不想发出内怒,听了首辅韩爌之话,觉得韩爌此人还是深明大义。于是脸上带上一分愁苦说道:“内帑如洗,支撑皇室家用已经万分艰难,实在难以拨出,还是让户部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挪出一部分银两赈济灾民。”
韩李周三位朝臣听了崇祯此话,尽管面上仍然非常恭敬,但是心中却对这位少年皇帝鄙夷了几分。
这位少年天子,除了刻薄暴躁之外,居然还贪财吝啬,分不清轻重缓急。
崇祯皇帝现在刚刚继位,万历、天启两朝尽管花销很大,但是还是为他留下不少的内帑。加上刚刚查抄魏忠贤的阉党,现在正是内帑最充足的时期,远不是崇祯末年的情况。
尽管户部还有一些存银,但那是官员的俸禄与福利,如果谁敢提议用官员的俸禄赈济灾民,只怕第二天弹劾的奏章就能将他淹没。
崇祯皇帝善财难舍,朝廷府库也有些不继,这样一里一外,哪方也不想出钱,只好将责任推到地方上。
地方上的乡绅大户,不欺压百姓已经非常难得了,怎么可能出钱赈济灾民。仅有一家两家心怀善念,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有心无力了。
就在崇祯皇帝在英武殿召集阁臣议事时,刘宣也正在与麾下的骨干商量出路。
在延长县,刘宣大肆清洗土豪劣绅,搜刮到了两万石粮食。有了这两万石粮食,刘宣大招饥民,麾下已经超过万人,即便不算老弱,成建制的军队也超过四千人。
这两万石粮食,超过二百万斤,哪怕刘宣麾下有了上万人,也能吃上半年。刘宣现在也第一次不缺粮食,无限制的供应麾下的士兵。
在搜查乡绅弄出粮食以后,刘宣麾下,不仅是青壮士卒,还是老弱妇孺,都已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