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奏报
r />   最近这一段时间,岳和声与胡廷宴互相推诿,互相攻喧,让崇祯皇帝极为不满。1

  崇祯皇帝愤怒的将两抚的奏章扔下,开口骂道:“如今国事如此艰难,陕北流民声势浩大,两抚不思进取,反而相互攻喧,如果不能平息乱民,定斩两狗。”

  崇祯皇帝一向刻薄寡恩,残忍暴戾,对待臣工,向来不留情面,从他骂两个巡抚如狗这一点,就能初露端倪。

  整个承乾宫,从宫女到太监们,都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不要说宫女太监,就是皇子皇后,也严禁对国事说一句活,这是规矩,也叫做‘祖宗家法’。

  “韩李周三位老先生来了没有”

  随侍在崇祯皇帝身边的太监答道:“皇爷说今日召见三位先生,他们已经在宫门外候旨。”

  崇祯皇帝将案几上的砚台砸在小太监身上,烦躁的怒骂道:“外面天寒地冻,三位老先生年纪已大,还不快快通传,如果三位老先生有什么好歹,定要你们这些刁奴好看。”

  在崇祯二年正月的内阁,首辅为韩爌,李标为次辅,周道登,钱龙锡、刘鸿训为阁臣。

  武英殿初建于明永乐年,是明代皇帝斋居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韩爌、李标、周道登三人小心翼翼的进入英武殿,轻轻的跪倒在地上磕头道:“臣韩爌(李标、周道登)拜见陛下。”

  韩爌、李标、周道登三人,已经位极人臣,在外面威风赫赫。但是面对被儒家学说神话两千年的天子,也是大气也不敢出一声,仿若毫无地位的忠狗一般。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况且崇祯皇帝脾气急躁性格凉薄,并不是一个好伺候的皇帝。

  韩李周三人能在激烈的明末党争中坐上了内阁大臣的宝座,都是谨小慎微,聪明绝顶之人。在面对皇帝之时,礼节上面肯定不会有一点差错,以免给政敌留下攻击的把柄。

  崇祯虽然年少,但是面对这些老奸巨猾的大臣却一点也不客气,因为心情不好,也没有为三人赐座。

  崇祯皇帝见三位阁臣已经到来,愤怒的将延绥巡抚岳和声、陕西巡抚胡廷宴的奏报扔在地上,开口斥骂道:“今日刚过春节,本不该惊动三位老先生,但是陕抚与延抚相互推诿,致使流贼逐渐做大,应该如何处置。”

  “巨匪刘砍头已经占据延长县城两月,延绥巡抚岳和声却没有任何动静,只在榆林城坐观。”

  “上次大理寺董少卿奏报,刘匪查毒乡里,为祸地方,竟然将董少卿的族人全部斩杀。陕北生出了如此巨匪,做出如此惨案,眼见再也隐瞒不住,延抚才来上奏朝廷,像这样昏聩的庸官,朕要来何用?”

  韩爌捡起奏折,从头到尾仔细观看了一番,然后递给了李标、周道登二人。

  等二人看完之后,韩爌见崇祯皇帝眼巴巴等着意见,心里想道:“自己身为首辅,面对天子垂询,也应当率先发言。”

  韩爌组织了一下语言答道:“去年陕北大旱,致使流贼遍地,盗匪横行。最近更是出了王二,王嘉胤,王左挂,刘秃子等巨匪。”

  “尤其是延长巨匪刘秃子,据说是榆林人士,也能读书认字,此匪最为凶残,在攻破延长县之后,居然大肆屠城。”

  “县令张云柯、县城周琛,典吏吴鹏等大小官员全部死于刀下,城内百余户士绅也几乎全被斩杀干净。这种穷凶极恶的恶匪,从古至今也极为少见,定是黄巢、秦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