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更加意外的事
各部在最后阶段的行动速度非常快,以至打探到吐蕃大部人马动向的斥候都来不及禀报。要是斥候能及时将吐蕃大军的最新动向打探到,那战事的安排又不会如此了。
从斥候回报消息的速度上来看,也可以说论钦陵部人马的移动成功地骗过了我方的斥候。
镇守乌海这部被我军全部歼灭的吐蕃将领是一名岱本,据他交代,在五天前,论钦陵就以防止大唐军队从松州方向攻击吐蕃内地为由,率部离开了乌海,回逻些城去了。阿史那道真及其他将领当然不会相信这名岱本的话,接下来的时间,各将做足了防备,防止吐蕃人偷袭或者反扑,同时派出大量的侦骑,在附近游荡,在接到贺兰敏之的命令后,更是严加提防。只是所有担心的情况都没有出现,一切都很平静,论钦陵其他剩下的近二十六万大军没有了任何踪迹。
在听了诸将的报告后,贺兰敏之依然不得其解,他还是不愿意相信论钦陵就如此退兵回逻些城了,在抵达乌海后,他令军士们严加防备,并派出更多的斥候和侦骑打探吐蕃人的行踪,但仍然没有结果,斥候能侦查到最有用的消息就是往逻些城方向有大量的人行马踏过的踪迹,一直往西南方向延续,没有尽头,看痕迹应该是非常多的人马从此经过,道路上的积雪全被踩化了。
这情况间接证明了有大批的人马从这条道往南去了,而且走的非常远。
因为难以下明确的判定,贺兰敏之亲自提审了几名吐蕃的头人,他们的口供中依然如贺兰敏之先前知道的那样,说论钦陵是为防止唐军在南线的攻击,率部回防逻些城,保护他们的赞普去了。
五天过去了,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情况,贺兰敏之不得不相信论钦陵的大军真的回逻些城了,这让他很是失落,预期中非常激烈的乌海战事并没出现,征战吐蕃人战役难道就如此完结了?他只能将最新的情况报告给裴行俭,让裴行俭定夺。
六天以后,裴行俭的命令也传来,让贺兰敏之率军驻守在乌海,他已经将所有战况呈报朝廷,让皇帝和皇后决定接下来的安排。
吐蕃人逃离青海,这已经超出了青海道行军部所能决断后续军事行动的职权范围,要是再进一步行动,需要朝廷的授权,行军部的名称也要改了。
我军先前的安排就是准备在青海一带围歼吐蕃人,计划中并没有攻入吐蕃国内,甚至攻抵逻些城的计划,因为从青海到逻些城路途太远了,所经大部都是极高的高原,以后世的计量单位计算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要进入吐蕃腹地作战,要做的准备更充分,包括将士人选拔,后勤物资的保障供应,不然不要说与吐蕃人交手,很可能几万人马会因为难以适应高原环境与气候就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但战事进行到此,又不可能停下来,痛打落水狗是一定要做的,趁吐蕃军队大量被残时候,一鼓作气将其完全攻灭,就如当初对付东、西突厥,百济、高丽、新罗一样,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论钦陵手上还有近三十万大军,完全有可能卷士重来,这是贺兰敏之不愿意看到的,他希望以此一战就解决吐蕃事务,看现在战事进展情况,很有可能一次就解决吐蕃的事了。
贺兰敏之在与诸将讨论一番后,再苦思冥想了一番,马上写了几份奏报,他是以相同的内容送呈裴行俭一份,再送往长安一份,建议朝廷遣一军或者几军直趋逻些城,趁势将吐蕃灭了。
赞婆被我军俘虏,这个在吐蕃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可以利用一下。从赞婆的嘴里贺兰敏之了解到许多吐蕃国内的情况,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与论钦陵之间矛盾由来已久,芒松芒赞很忌惮噶尔氏家族的势力,如今论钦陵所领的人马大败,可以挑起芒松芒赞和噶尔氏家族间�
从斥候回报消息的速度上来看,也可以说论钦陵部人马的移动成功地骗过了我方的斥候。
镇守乌海这部被我军全部歼灭的吐蕃将领是一名岱本,据他交代,在五天前,论钦陵就以防止大唐军队从松州方向攻击吐蕃内地为由,率部离开了乌海,回逻些城去了。阿史那道真及其他将领当然不会相信这名岱本的话,接下来的时间,各将做足了防备,防止吐蕃人偷袭或者反扑,同时派出大量的侦骑,在附近游荡,在接到贺兰敏之的命令后,更是严加提防。只是所有担心的情况都没有出现,一切都很平静,论钦陵其他剩下的近二十六万大军没有了任何踪迹。
在听了诸将的报告后,贺兰敏之依然不得其解,他还是不愿意相信论钦陵就如此退兵回逻些城了,在抵达乌海后,他令军士们严加防备,并派出更多的斥候和侦骑打探吐蕃人的行踪,但仍然没有结果,斥候能侦查到最有用的消息就是往逻些城方向有大量的人行马踏过的踪迹,一直往西南方向延续,没有尽头,看痕迹应该是非常多的人马从此经过,道路上的积雪全被踩化了。
这情况间接证明了有大批的人马从这条道往南去了,而且走的非常远。
因为难以下明确的判定,贺兰敏之亲自提审了几名吐蕃的头人,他们的口供中依然如贺兰敏之先前知道的那样,说论钦陵是为防止唐军在南线的攻击,率部回防逻些城,保护他们的赞普去了。
五天过去了,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情况,贺兰敏之不得不相信论钦陵的大军真的回逻些城了,这让他很是失落,预期中非常激烈的乌海战事并没出现,征战吐蕃人战役难道就如此完结了?他只能将最新的情况报告给裴行俭,让裴行俭定夺。
六天以后,裴行俭的命令也传来,让贺兰敏之率军驻守在乌海,他已经将所有战况呈报朝廷,让皇帝和皇后决定接下来的安排。
吐蕃人逃离青海,这已经超出了青海道行军部所能决断后续军事行动的职权范围,要是再进一步行动,需要朝廷的授权,行军部的名称也要改了。
我军先前的安排就是准备在青海一带围歼吐蕃人,计划中并没有攻入吐蕃国内,甚至攻抵逻些城的计划,因为从青海到逻些城路途太远了,所经大部都是极高的高原,以后世的计量单位计算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要进入吐蕃腹地作战,要做的准备更充分,包括将士人选拔,后勤物资的保障供应,不然不要说与吐蕃人交手,很可能几万人马会因为难以适应高原环境与气候就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但战事进行到此,又不可能停下来,痛打落水狗是一定要做的,趁吐蕃军队大量被残时候,一鼓作气将其完全攻灭,就如当初对付东、西突厥,百济、高丽、新罗一样,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论钦陵手上还有近三十万大军,完全有可能卷士重来,这是贺兰敏之不愿意看到的,他希望以此一战就解决吐蕃事务,看现在战事进展情况,很有可能一次就解决吐蕃的事了。
贺兰敏之在与诸将讨论一番后,再苦思冥想了一番,马上写了几份奏报,他是以相同的内容送呈裴行俭一份,再送往长安一份,建议朝廷遣一军或者几军直趋逻些城,趁势将吐蕃灭了。
赞婆被我军俘虏,这个在吐蕃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可以利用一下。从赞婆的嘴里贺兰敏之了解到许多吐蕃国内的情况,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与论钦陵之间矛盾由来已久,芒松芒赞很忌惮噶尔氏家族的势力,如今论钦陵所领的人马大败,可以挑起芒松芒赞和噶尔氏家族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