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这是开天辟地的事
其色,摆置在坛上的玉策有三,以玉为简,长一尺二寸,宽一寸二分,厚三分,刻有金文;玉匮一,长一尺三寸,以藏上帝之册;金匮二,以藏配帝之册,以金绳缠五圈,金泥、玉玺,玺方一寸二分,文如受命玺。因武则天的提议,一些饰物改了颜色,昊天上帝褥以苍,地祇褥以黄,配褥皆以紫。

  寒风中,数万人静静站立,等待祭祀仪式的开始。

  巳时正,祭祀仪式正式开始,左、右相(侍中、中书令)及司礼(礼部)的官员主持祭祀大典,照例是一系列烦琐的让人头大的礼仪,在这些礼仪结束后,祭祀的正礼才开始,那就是作为主献的皇帝和及亚献的皇后向昊天上帝敬献祭品。

  在皑皑的白雪中,一身鲜艳龙袍礼服的皇帝李治在群臣及近万将士的注目下,缓缓地走向帷幔和帐幕都用锦锈做成的祭坛,在接过一名宦官手中的香后,恭敬地跪下,向上天叩首,群臣及禁军将士也跟着跪下。行礼完毕,李治插好香,再向祭坛敬献祭品,并再行大礼,群臣依然跟着跪拜。

  一番在贺兰敏之眼里非常烦琐的礼节完全成,李治第一个献祭品完了,所有替他执事的人都退下,宦官用手张起帷幔,刚刚没有露出的皇后武则天出现在众人面前。在许多人讶然的目光注视下,一身隆重朝服的她在数万人的注视下,迈着从容的步伐走向祭坛,作为亚献第二个登坛献祭品,与李治敬献祭品时候不同的是,武则天祭祀时候斟酒、往俎豆中放祭品、登坛唱育都用她身边的宫女,李治祭献时候用的是宦官,有女人在祭坛上做这些礼仪,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武团儿因为跟着武则天,也沾了光,被万众瞩目,有小妮子还算从容,在依着唱喏而做的时候,没有出什么的差池,让提着心的贺兰敏之最终释然。

  武则天非常从容地做完敬献祭品的动作,一番叩拜后,再转身面向在场的数万人,静静地站了一会后,这才离开祭坛,回到刚刚所站之处,站在她近处的贺兰敏之分明看到,完成祭祀敬献祭品的武则天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得意。

  在颇为隆重的封禅仪式上,武则天创造了历史,或许这一刻,她的野心再度膨胀。

  接着是其他大臣的敬献仪式,当作俘虏的高藏、泉男产、泉男建及金法敏等人以俘虏的身份参加的祭祀仪式,他们是大唐皇帝和皇后的功绩的表现,高丽、新罗平灭,这是李治最引以为傲的功绩,自然要向上天表述一番的。

  整个仪式持续了半天还要多,直到下午时分才结束,所有的人都累坏了,包括很早就起身的贺兰敏之及他的手下,但他们知道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们,接下来几天还要更繁重的警戒任务。

  大年初二,御驾人马登顶泰山,李治亲自缄封玉册,将昊天上帝的玉册放在玉匮里,五配帝宓羲(伏羲)、神农氏、轩辕、少昊、颛顼的玉册放在金匮里,都缠上金绳子,封上金泥,加盖玉玺,藏入封禅专用的石匣中,祭天仪式就此正式开始。仪式依然是那么烦琐隆重,在一番仪式结束后,李治已经满脸疲惫,需要有人搀扶着,不然都要倒下去了,而武则天依然神采奕奕,没有一点疲惫,各种仪式做的非常规范,在别人眼中没有一点马虎。甚至有人感慨,这次封禅大典,皇帝仿佛都成了配角,皇后才是此次祭天告地仪式的真正主角。

  大年初三,在泰山下面的社首山祭祀后土皇地祇,仪式相似,只是因祭祀的“神”不同而略有改变。后土皇地祇为主宰大地山川的女姓神,武则天在祭祀这位女神时候表现的更为恭敬。

  正月初五,李治和武则天率群臣登上朝觐坛,接受百官及藩属国使节的朝贺,并宣布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乾封”。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的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