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他们对福临是很有信心的。可现在皇帝实在是过分了。摄政王本身和太后就有些不清不楚,在他们看来皇帝对这种现象不管不顾,就非常的有失体统,不过蛮夷嘛,就不要多计较了,汉臣们很大度的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追封摄政王为皇帝就不行了,还是“祖”,和皇太极相提并论,这是让皇太极死了都变绿啊,是大不孝啊!

  于是,炮轰开始。

  大臣们极力反对将多尔衮册封为“成祖皇帝”,表示,如果皇帝坚决这么干的话,宗室们就去哭太庙,满臣们就去发动所有还活着的劳苦功高的老祖宗齐齐上朝,汉臣们就集体发动语言攻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争取将皇帝给说动了。

  与此同时,大批宗室妇人们也递牌子请求进宫见太后和皇后,无一例外的表示皇帝的做法太疯狂了,希望太后和皇后能够劝阻住他。

  平心而论,布木布泰和仁娜对皇帝的做法并不反对。在布木布泰心里,多尔衮就是天下第一的英雄,就是比皇太极强,封他做皇帝理所当然。而在仁娜心里,表哥就是对的,表哥说叔父要怎么追封就应该怎么追封,别人多嘴实在太讨厌了。无奈,那些宗室妇人们大部分都是从草原上来的,都是蒙古人。面对蒙古人的时候,太后和皇后都不得不有耐心。

  皇帝出乎意料的坚定。不管谁上书,就是不允许。想要去哭太庙的,随便去,朕批你们的假,不过等你们回来你们的位置被谁顶替了朕就不管了;那些想要仗着辈分高功劳高来劝的,随便说,朕就当做耳旁风;至于那些啰啰嗦嗦的,朕没这个时间听你们瞎唠叨,全部给朕站到大殿里,不间断的说上三个时辰才能回家。

  皇帝你堕落了!这种暴君的做法你是从哪里学会的?大臣们欲哭无泪,有几个颇有骨气的,开始更为激烈的反对。

  喜塔腊济兰,人如其名,很是书生意气,深受汉文化影响,是难得的满人中以科举出身的。福临很器重他,对他也很是客气,任命他为礼部侍郎。济兰义正言辞,写了一篇长长的折子,谴责了皇帝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又讲述了古往今来那些明君的贤良之举,还隐晦的批评了皇帝一意孤行,对待忠臣态度恶劣,同时又带了一两笔多尔衮的功过,表示皇帝给多尔衮摄政王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已经够了,追封皇帝什么的,绝对是过分。

  福临面无表情的听他背完了全文,淡淡的扔下几个字:“喜塔腊氏济兰,意图谋反,灭族。”

  全场死一般的震惊。谁都不相信皇帝居然能这么睁着眼说瞎话,将一个一心劝阻的忠臣说成是反贼。这下连坚定的皇帝党明珠、索额图、廖侠等人都受不了了,齐齐跪倒求情,济兰仰天长笑,大声道:“我欲与心望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说完,一头往一旁的柱子上撞去。

  廖侠跳起来去拦,只是阻了一阻,济兰血染大殿,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也就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所有的御史们,汉臣们,一起出列,声泪俱下,请皇帝收回成命,就连多尔博都站了出来,替阿玛谢过皇帝隆恩,顺便为济兰求情。

  福临也不说话,黑洞洞的眼睛一一的在这些人身上扫了过去。他的动作迟缓,却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不管是谁被他这种眼神看到,都不由自主的打个冷战,原本许多想说的话再也说不出来,只能伏在地上,希望皇帝能将自己变成背景。范承谟和岳乐离得最近,同时在心里浮现出一个大不敬的想法——皇上疯了。

  “喜塔腊氏灭族,或者追封摄政王为成祖皇帝。朕让你们选。”

  毫无感情的声音响起,轻飘飘的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却又好似石头一般,压在众人的心头。喜塔腊族虽然不是满洲八大姓,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