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
他还在慷慨激昂着,就听砰的一声,福临狠狠的拍了一下扶手,喝道:“尔等可知朕为何允平西王出征缅甸?缅甸一向以前明属国自居,平西王这次献了一本缅甸民间用的历法,他们依然在用前明的年号,视我大清如无物。而平西王大军压境之时,缅甸王莽白前倨后恭,表示要做大清从属国,却依然沿用前明历法,尔等却为之屡屡说好话。难道在尔等眼中,从属国对前明念念不忘,朕还要给予赏赐,为之出兵吗?尔等将大清置于何地!”
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顿时没有人敢出声。福临继续道:“摄政王为我大清鞠躬尽瘁,若是没有他,便没有大清如今的江山。你们倒好,是想让朕视功臣为无物,让天下人耻笑吗?”
皇上其实你的重点在这里吧?廖侠和明珠等会揣摩圣心的不由得在心里吐槽,然后用瞻仰烈士的目光看向趴在地上灰头土脸的赫御史,然后准备好抓紧时机上前劝皇帝留他一命,毕竟杀御史什么的是只有昏君才做的事情。
赫御史逃过一劫,官位自然是丢了的。皇帝勃然大怒,将他竖立为“心怀前明,陷皇上于不义”的典型,本打算灭了他三族的,在廖侠等人的苦苦相劝下,皇帝才勉为其难的改判为抄家流放。
同时,礼部忙了起来。范承谟负责向天下人宣告,添油加醋的表明缅甸是如何如何的不尊敬大清,对前明是如何的怀念,又说缅甸在云南边境挑起多个争端,平西王的征讨,根本就是合情合理合法,是为了捍卫大清的疆土,是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
苦逼的范承谟硬着头皮将一个不正义的侵略战争美化成了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违法行为的严正谴责,又编写了一篇篇的故事。故事中,缅甸王莽白成了个彻头彻尾的暴君,他纵容手下的士兵,在云南边境大肆掠夺,无恶不作,平西王吴三桂上奏了皇帝,爱民如子的皇帝震怒,决定让平西王安定云南边界,并擒拿罪魁祸首莽白。
原本人人喊打的奸臣一下子变成了捍卫国家主权的功臣,这中间的转变实在太大了,让人反应不过来。此时,福临打出了第二拳。
明珠声情并茂的写了一封折子,大肆赞颂了当年为清军一统天下的将领们,强调了没有这些人,就不会有如今强盛富庶的大清。因此,他希望皇上能为这些仁人义士们修建祠堂,表示嘉奖。
皇帝很明显的被这个折子打动了,同时表明,摄政王也是这些立了大功的人之一,现在他生病了,就不单单要精心治疗,还要用另外的方式为他祈福。接着,福临下了一道旨意,决定大赦天下。
众人都傻了。皇帝一抽风,谁都挡不住啊。大赦天下这种事,岂是这么轻易的可以做的?可又愣是没有人敢反对,他们可算是看清了,这个皇帝会扣大帽子,不管什么事都能被拉到上纲上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担当的。而且,赫御史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摆着呢。他们用脑袋发誓,如果赫御史单单只讲吴三桂的事,顶多只会降级,偏偏他多事的涉及到了摄政王,一下子就被发到宁古塔去了。大家对京城的生活还是非常满意的,没有谁想要去尝尝宁古塔的风霜。
与此同时,朝鲜的使臣也傻了。
光明正大沿用前明历法的,他们也榜上有名。朝鲜一直是个典型的墙头草,哪里强盛就往哪里倒,而多尔衮当政的时候,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朝鲜异常客气,反而惯坏了他们,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离开了他们,清朝就神马都不是。
结果,福临的当头棒喝真把他们吓到了。缅甸被打,他们当然知道,还挺高兴的——缅甸的商品可是借由大清运到了朝鲜的,价格还不高。同时,他们也对大清发达的火器表示心满意足:朝鲜是大清的从属国,只要
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顿时没有人敢出声。福临继续道:“摄政王为我大清鞠躬尽瘁,若是没有他,便没有大清如今的江山。你们倒好,是想让朕视功臣为无物,让天下人耻笑吗?”
皇上其实你的重点在这里吧?廖侠和明珠等会揣摩圣心的不由得在心里吐槽,然后用瞻仰烈士的目光看向趴在地上灰头土脸的赫御史,然后准备好抓紧时机上前劝皇帝留他一命,毕竟杀御史什么的是只有昏君才做的事情。
赫御史逃过一劫,官位自然是丢了的。皇帝勃然大怒,将他竖立为“心怀前明,陷皇上于不义”的典型,本打算灭了他三族的,在廖侠等人的苦苦相劝下,皇帝才勉为其难的改判为抄家流放。
同时,礼部忙了起来。范承谟负责向天下人宣告,添油加醋的表明缅甸是如何如何的不尊敬大清,对前明是如何的怀念,又说缅甸在云南边境挑起多个争端,平西王的征讨,根本就是合情合理合法,是为了捍卫大清的疆土,是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
苦逼的范承谟硬着头皮将一个不正义的侵略战争美化成了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违法行为的严正谴责,又编写了一篇篇的故事。故事中,缅甸王莽白成了个彻头彻尾的暴君,他纵容手下的士兵,在云南边境大肆掠夺,无恶不作,平西王吴三桂上奏了皇帝,爱民如子的皇帝震怒,决定让平西王安定云南边界,并擒拿罪魁祸首莽白。
原本人人喊打的奸臣一下子变成了捍卫国家主权的功臣,这中间的转变实在太大了,让人反应不过来。此时,福临打出了第二拳。
明珠声情并茂的写了一封折子,大肆赞颂了当年为清军一统天下的将领们,强调了没有这些人,就不会有如今强盛富庶的大清。因此,他希望皇上能为这些仁人义士们修建祠堂,表示嘉奖。
皇帝很明显的被这个折子打动了,同时表明,摄政王也是这些立了大功的人之一,现在他生病了,就不单单要精心治疗,还要用另外的方式为他祈福。接着,福临下了一道旨意,决定大赦天下。
众人都傻了。皇帝一抽风,谁都挡不住啊。大赦天下这种事,岂是这么轻易的可以做的?可又愣是没有人敢反对,他们可算是看清了,这个皇帝会扣大帽子,不管什么事都能被拉到上纲上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担当的。而且,赫御史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摆着呢。他们用脑袋发誓,如果赫御史单单只讲吴三桂的事,顶多只会降级,偏偏他多事的涉及到了摄政王,一下子就被发到宁古塔去了。大家对京城的生活还是非常满意的,没有谁想要去尝尝宁古塔的风霜。
与此同时,朝鲜的使臣也傻了。
光明正大沿用前明历法的,他们也榜上有名。朝鲜一直是个典型的墙头草,哪里强盛就往哪里倒,而多尔衮当政的时候,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朝鲜异常客气,反而惯坏了他们,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离开了他们,清朝就神马都不是。
结果,福临的当头棒喝真把他们吓到了。缅甸被打,他们当然知道,还挺高兴的——缅甸的商品可是借由大清运到了朝鲜的,价格还不高。同时,他们也对大清发达的火器表示心满意足:朝鲜是大清的从属国,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