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湖南巡按御史许劭昕贪污罪发。巡按御史本是福临按照朱元璋的反贪腐措施而设立的,本意是为了让他们四处巡视,给百官一个压制。和明朝一样,巡按御史的官职并不高,但权力很大,有直奏权和秘奏权,直接受皇帝的控制。

  本来,这是一件利于反腐的好事,朱元璋当年也是用这个招数揪出来不少贪官,成效显著。可是,同样的系统照搬过来,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

  福临在顺治十二年就开始派巡按御史四处巡视了,一开始还好,但问题往往是突然出现的。以顾仁为首的御史们开始贪赃枉法,并且索要贿赂,甚至在索贿不成的情况下,诬陷某些正直的清官意图行贿升官。

  顺治十五年十一月,吏部书吏章冕在顺天被顾仁拿下后逃往京城,十九日在皇门前自刎喊冤。福临大怒,判处顾仁等人死刑。结果,没有多久,又发生了御史牟云龙的贪腐案,照例一个死刑。

  本以为,这下巡按御史们该消停了吧?这才几年的时间,许劭昕贪污罪证据确凿,又摆在了福临的御案上。与此同时的,还有都察院要求停止巡访的奏折。

  满族贵族们要求停止巡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刚开始福临提出要实行巡访制度的时候,宗室们就跳了出来反对。当时多尔衮正好在上朝,马上将这帮家伙无情的镇压了下去,巡访制度实行这么多年,多尔衮功不可没。可现在,多尔衮病重,许劭昕又不争气,被压下去的贵族们再次冒头。

  朝堂上就此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以岳乐为首的满族官员们要求废除巡访,而以石申为首的汉臣们,则要求继续。

  朝堂一片混乱。反对者以目前出现的几个贪腐御史为例,表明此事反而更加容易造成贪污,还会有更多的章冕这样的冤案发生,不如取消了,一了百了。支持者们则表明制度是好的,那几个贪污案件只是人员的问题。顾仁等辜负皇恩,死有余辜,但若是换上合适的人选,定然会起到更好的作用。若是将这个制度取消了,民间疾苦就更难知道了。

  一贯平静严肃的朝堂热闹得如同菜市场。满臣们凭借身份高武力值高,有几个都开始卷袖子准备揍人了,汉臣们也不是吃素的,嘴皮子利索,掉书袋掉得人晕头转向,毫不清楚自己被隐晦的骂了。

  福临的脸上自始至终一片平静,心里的小人却在不断怒吼。他当然知道满族贵族们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个制度。

  八旗已经被他和多尔衮联手削得七零八落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简直是名存实亡,八旗贵族有多不满意福临完全看在眼里,为了有些抚慰,在派往各地的总督、巡抚等人多采取贵族出身。时间久了,这些人慢慢的坐大,能捞的好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海运这块,油水简直太多太多。而这些巡按御史,完全就是他们捞好处的眼中钉。当然,人是能被金钱腐化的,顾仁等就是如此,可总不能来一个就腐化一个吧?这样耗资巨大不说,万一来了个软硬不吃喜欢动真格的,岂不是惨了?还不如从根源上解决掉这个问题啊。

  汉臣们对这个制度是百分百支持的,原因福临也很清楚。就算这是个少数民族的朝廷,汉人的比重还是占绝大多数的。地方官员们大多是汉人,却要被满族的总督巡抚们压制,心里当然不服——这些人除了会投胎外还会些什么?——巡按御史为了能够公正一些,大多数都是汉人,少数满人也是和贵族们没有什么瓜葛的,这很合汉臣们的胃口,所以,这个制度是提升他们地位的好东西,千万不能废。

  朝臣们依旧在吵着,福临烦了,狠狠的一拍龙椅扶手:“此事容后再议。”

  许劭昕成了福临一腔怒火的发泄口:要不是此人贪赃枉法,也不可能有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