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们估计就是把地圈了做牧场游猎吧?朕将明朝府库打开,用财物厚赏八旗将士还不行吗?”福临坚决的说道,“至于圈地,朕不答应。”

  “不行。”多尔衮斩钉截铁的回绝了福临的提议,“这是八旗共同的决议。皇上,你也好,我也好,都没有办法。”

  说罢,多尔衮也不看福临失望的神色,拱手道:“臣告退,还请皇上三思。”

  八旗,又是八旗!福临看着多尔衮的背影,惊觉这个叔父居然瘦了许多。多尔衮与八旗的抗争由来已久,互有胜负。可以说,多尔衮是在用两白旗的力量来对抗其他几旗,而理应中立的两黄旗却不能一心只忠于皇帝,还有着自己的种种思量。所以,多尔衮斗不过他们,他们也灭不了多尔衮,就如同势均力敌的两方拔河一般,虽然有时会偏向左边,有时又会偏向右边,但总体来说,是平衡的。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处境就更为微妙了。他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能在朝堂上说几句话,做几个决定,也必须是不伤害八旗根本利益的。在这些小事上,八旗和多尔衮都愿意让着他。同时,两方面也都在争夺他的支持,他就好像是一个砝码,不管压在哪一方都会对那一方有利。

  可是,他偏偏不能压,只能选择站在中间。他是皇帝,若他选择了八旗,那么多尔衮失败后,下一个失败的就是他,八旗很可能各自为政,内斗起来;若他选择了多尔衮,那么八旗失败,多尔衮便会一手遮天,成为皇父摄政王,两白旗将空前膨胀。

  第二天早朝,福临提出了一个要求,设立国子监,并强令官员子孙并入国子监就读国书以及汉书。朝下众人面面相觑,汉臣自然没有话说,满臣们却一肚子意见。

  阿济格首先发难:“那些弯弯曲曲的字有什么好学的,我一看见就头疼,难道还要我的儿子孙子们去学不成?”

  济尔哈朗也不愿意,上前一步道:“启禀皇上,依奴才所见,应在国子监设满洲先生,不可令子孙后代忘本。”

  福临道:“朕已有打算,设满洲助教,子孙可学满文,亦可学汉文。”

  阿济格叫道:“汉人的东西全是废物,学来有什么用,能打仗吗?”

  阿巴泰嘻嘻两声嘲笑他:“汉人的女子可是好啊,据我所知,英亲王可是纳了不少汉人小妾,宠爱得紧啊。”

  阿济格怒道:“我的小妾与你何干,你又不是没有纳!”

  多尔衮见场面混乱,大声呵斥道:“英亲王,饶余郡王,现在是朝堂之上,不是讨论这种东西的时候!”

  两人同时闭嘴,多尔衮问一直装背景的范文程:“皇上此议,范学士认为可行否?”

  范文程撩了撩眼皮子,冲福临行礼道:“此议惠及千秋万代,我主圣明。”

  多尔衮道:“范学士所言甚合吾意。凡官员子孙有欲习国书、汉书者,皆入国子监就读。”

  皇帝、摄政王和一个辅政大臣都这么说,这个提案理所当然的被通过了。随即,多尔衮又提出圈地一事,福临垂下眼帘,道:“只可圈无主之地,若是有人抢占民田,必将重罚。”众人依从。

  终于,下发了圈地令。福临看着面前的奏折,心一横,盖上了玉玺。他用千万百姓的流离失所换来了国子监的设立以及自己地位的稳定,在圣旨上强调无主之地又有什么意义呢?官员做事古往今来就是欺上瞒下,把有主的地变成无主的,别提多方便了。

  要想个办法来遏制八旗的势力才行。福临明白,圈地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