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家定点采购单位
  这时,明代有些官宦,在脱去朝服后就携带着大量图书和古玩,干脆来这里定居。明朝实行科举制度,各地举人进京赶考,因此琉璃厂附近又出现了许多会馆,以解决赶考举人们的食宿生活。而进京的举子为了考状元,就需要购买一些书籍和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这样一来,一些稍有头脑的小商贩就在这里摆起了经营书籍和文房四宝以及字画古玩的小摊,由此,琉璃厂初具雏形。

  清朝时,zheng fu开始实行满汉分城而居,一大批当年居住在皇城地汉族官员、文人雅士,都迁居到了琉璃厂一带,清朝历史上便有了“宣南士乡”之称。可以说当年的琉璃帮是集中中国著名的文人学者最多,层次最高,文化底蕴最浓厚地地方。到了清乾隆年间,琉璃厂停止了烧窑,迁到了城外,由此琉璃厂彻底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走了一群烧窑的泥瓦匠,来了一批舞文弄墨的学者和达官贵人,而这里唯一没变的就是这个名字——琉璃厂。

  季凡徜徉沉醉于眼前这古香古se地氛围中,在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之余,想起师父程汉章当年就是在这里耳熏目染炼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般鉴定古玩地眼力时,不禁感慨万千,平添出几分亲切感。

  作为喜爱书画之人,荣宝斋自然是最佳去处,这里的“木版水印”倒是让季凡大饱眼福,bei jing李福寿地画笔、泾县的上品宣纸、苏州姜思序的颜料他也jing心选购了几样。

  出了荣宝斋,来到另一家专门出售毛笔的老字号——戴月轩,戴月轩的毛笔十分讲究书写效能,它是在湖笔半成品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高档品,许多书画家笔筒中都备有这种戴月轩毛笔。

  看着季凡jing心挑选了几支笔xing硬健的紫毫,刘丽雅好奇地问道,“看不出季先生还喜爱书画之道,现在有此雅好之人可是越来越少了,今天回去后我得向你讨副字画。”

  “我书画水平低下,恐怕是有碍观瞻,让你大失所望啊!”季凡谦逊地说道。

  “季先生莫要推辞,你的佳作我可是讨定了。”刘丽雅脸上流露出一丝狡黠之se。

  本来想淘几本制瓷方面的古籍,不知是由于制瓷本身是冷门的原因,还是这里面涉及不传之秘,在这条街上转了几家出售古旧书刊的老字号,季凡都一无所获,令他颇感郁闷。

  “老弟,咱们还去哪啊?”许传尧捂着肚子夸张地说道,“时候不早了,我们不如往回转吧?”

  季凡看了下时间,才不到十一点,于是问道,“许少,你今天怎么这么着急往回赶呢?”

  “这不是昨晚上喝多了,今天早起就喝了碗豆浆,我根本没吃什么东西,饿得我有点走不动了。”

  “那好吧!咱们再看完了最后一个地方,就打道回府如何?”季凡瞧着他可怜兮兮的样子不无好笑地说道。

  “上什么地方啊?”许传尧好奇地问道。

  “清秘阁听说过吧?”

  “我们哪有你小子学识渊博呀,你小子快说那地方是干什么的?”马超群白了他一眼说道。

  “这事还得从大清乾隆皇帝说起,想当年,乾隆皇令大学士纪晓岚编纂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于是朝廷下令调集各地2000多名文人学士进京,这些人包括纪晓岚在内,几乎都居住在琉璃厂一带。所以,琉璃厂实际上成为了《四库全书》的第二个编纂地。编纂这部《四库全书》不仅得益于琉璃厂的各家书摊、书铺,而且也让整个琉璃厂得到了一次空前的确良发展,琉璃厂的名声也名动天下,那时候不论是来京的中国人还是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