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4变异样本1
  盖瑞的研究方向是争议度很高的冷门领域“后天基因变异定向诱发”。

  基因有两个特点,复制和变异,前者是为了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后者则是因为受精卵或者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的影响。

  对于克.隆繁衍的新人类而言,基因的第二个特征尤其重要——他们的后代就是自己的克.隆体,基本特征本来就是完全一样,这种单一性使得他们十分执着地追求个体的不同,无论是在性格上,还是在外表上。

  所谓“基因变异定向诱发”就是人为地诱使基因变异,使得克.隆体(孩子)与本体(父母)的基因构成不是百分百一致,在外貌上也能表现出个体特征。

  爸爸是双眼皮、黑头发黑眼,儿子可能会是单眼皮、金发碧眼,爸爸是高颧骨,儿子可能是尖下巴,爸爸的某遗传疾病潜在发生率是百分之二,儿子可能根本没有激发这个病的基因,诸如此类,种种种种。

  在如今的水蓝星,所谓的“基因定向变异诱发”严格说来还不算是定向,只是个概念而已,现在科技水平能做到的很有限。科学家们知道决定毛发、眼球等外在特征的基因配对是那些,也研究清楚了大部分遗传疾病的诱发基因序列,但是还做不到对每一项进行单独的变异诱发,只能进行大方向的诱发。

  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要求克.隆体的毛色跟主体的黑发不一样,但是还没办法定制究竟是“金发”或者“棕发”,甚至可能出现天生不长头发的情况,当然更残酷的是,胚胎接受变异诱发失败,失去被继续培育的价值。

  人类的基因虽然只有两条,其复杂程度却可见一斑。

  目前,所有的基因定向变异诱发都是在胚胎培育期完成的,也就是说当离开了培育容器时,你的基因构成是什么以后就不会改变了——除非遭遇辐射等极端特殊情况。

  盖瑞研究的所谓“后天基因变异定向诱发”,是想要改变成熟个体——新生儿或者成人的基因构成,做出“基因修改药”也好“基因修改器”也行,总之就是要能用在人身上而且有效果的东西来。

  这个研究方向十分超前,因为科学家们连先天变异都还没有研究透彻,愿意穷其一生研究“未来”的人很少,但是它听起来实在是太诱人了,因此又总有头脑发热的科学家为之付出一生的心血。

  盖瑞是当今在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六天前,10月26日,星期一。

  结束了学校的授课后,盖瑞带着在学校食堂打包的晚餐匆匆赶到了区立研究所。

  因为有充足的资金,他在研究所里有自己的专属实验室。到达实验室门口时他停下了脚步,看着门口闪着荧光的“盖瑞教授专属实验室”。

  资助人渐渐失去信心,好几次流露出想要撤资的想法。他如果不能在近期拿出点什么东西来的话,可能就要失去研究资金了,这间拥有全水蓝星最先进设备的实验室也将不再属于他。

  “博士,您又要通宵吗?”,一个路过的警卫跟他打招呼。

  按照研究所的规定,一过下午六点白班警卫们就会在所里巡逻一圈,统计哪些研究员要使用哪间实验室,将数据传给夜班机械警卫,然后关闭整栋研究所,直到第二天上班时间再次对外开放。

  盖瑞可谓是区研究所最勤劳的研究员,通宵是家常便饭,因此研究所的警卫们都跟他十分熟悉,对他也很热情。

  只是这份热情背后藏着的却是怜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