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说一套做一套
「既不能说话,也不能起榻,常年卧病在床。」
「即便是中了风,不能说话,不能动弹的唐顺宗,还是弄了二王刘柳,把这神策军的军权短暂的拿了回来。」
唐顺宗的前半生是辉煌的。
在建中四年,唐德宗面对来势汹汹的泾原兵之变,直接出逃躲避,而还是太子的唐顺宗执剑殿后,四十余日
之间,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敌,算是马上天子。
而且唐顺宗在政治博弈中表现不俗,比如在郜国公主案中唐顺宗被牵连险些被废,但最终还是得以保全。
唐顺宗是中风后登基的。
要知道在大唐朝,被唐高祖李渊赐名,被唐太宗李世民看重的太子李承乾,都因为有腿疾,一直有人用这个身体上的问题,来请李世民换太子。
也正因为这样的声音不断,才让本就深陷腿疾的李承乾性情大变,最终孤注一掷,糊里糊涂的造反,糊里糊涂的被废,糊里糊涂的死去。
就是这么一个中风皇帝,搞出了二王刘柳,要倒权倾天下的宦官集团,还差点做成了。
二王刘柳是四个人,分别是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
刘禹锡就是那个写出了《陋室铭》的刘禹锡,柳宗元就是那个写出了《小石潭记》的柳宗元。
二王刘柳都是唐顺宗东宫潜邸里的人物,本身还都是宦官推荐的人。
朱祁钰则是斟酌了一番说道:「王伾、王叔文二人做事急躁,在朝中没有任何的根基,就急匆匆的推行新政,急进猛突,结果导致了藩镇和朝中官员的反对。」
「这藩镇极力反对之下,这宦官趁势胁迫唐顺宗禅让,最终导致了新政失败。」
「至于这刘禹锡和柳宗元,写文章是一把好手,处理公文的墨都是以斗计量,奈何这唐顺宗自己身体不大行。」
朱祁钰的评价很客气了,他说刘禹锡和柳宗元写文章是一把好手,其实就是说,政治才能大抵是不行的。
东宫潜邸出身的官员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朝中根基不深,若是朝中根基深厚,那皇帝就要担心太子造反了。
王伾、王叔文就是这类的人物,他们在朝中本就没什么根基,在唐顺宗登基之后,急吼吼的推行新政,结果得罪了太多的人,最终在反对浪潮中败北。
尤其是得罪了藩镇。
朱祁钰想起了陈循,若不是陈循整日在耳边念叨,朱祁钰也不知道二王刘柳这段往事,这岂不是要在考校子侄露怯?
考校子侄,却连子侄说什么都听不懂,那场面就没法收拾了。
朱见深的意思很明确,但凡是皇帝能出口气,这宦官干政就站不住脚,不过是为皇帝无能找个托词而已,是千年以来君君臣臣为尊者讳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
骂不得皇帝,那只能骂骂皇帝的妃子和宦官了。
也得亏稽戾王死了,若是稽戾王不死,在大明的政治格局下,再闹出宦官造反这种丑事来,朱见深这心理阴影还得再加一层。
也不知道明英宗朱祁镇到底是怎么搞的,这宦官曹吉祥和曹钦能在朱祁镇的治下领兵造反,也是大明朝的独一份了。
朱见深想了想继续奏对道:「王伾、王叔文二人惩戒贪官污吏,结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