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慕贤倒没有瞒她:“可能得不少日子。祖父当初的事又有另一番说法了——”

  又林一惊,不过随即镇定下来。今天看朱老爷子模样还是一如既往,老太太心情也很好,还有心思跟她说汤羹,应该不是飞来横祸。

  也许是要翻身?

  但是又林也没有多大欣喜。

  官场上的事情谁都说不准,虽然朱老爷子当时被牵累不无冤枉,但是俗话说人走茶凉,这做官向来是好几个萝卜都盯着一个坑,你走了自然有别人来顶上。朱老爷子已经是古稀之年,这种年纪含饴弄孙差不多。东山再起基本可能性不大,不是人人都象姜子牙那么老当益壮的。

  朱老爷子已经没有威胁性了,别人自然会给几句好听话,说不定还会给个闲职,把他养起来。又林虽然不懂这些,可是平时长辈们议论。书也读了不少,她也能估摸出几分来。象国子监,鸿胪寺这些地方,事儿又少,说起来还很好听。

  因为又林不说话,朱慕贤想着,她肯定是为了一嫁过来就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而感到难过。

  这个消息是太突然了些。

  虽然朱慕贤之前也知道他不会在于江住一辈子,可是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离开。他总觉得,倘若能中举,再进京,那起码得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

  他觉得挺对不住又林的,她长这么大,也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而且身边没有她熟悉的亲人。

  这一去,什么时候回来,或者说,到底能不能再回来,都很难说。

  朱慕贤有种预感,也许他不会再回到于江了。

  又林也有同样的感觉。

  朱慕贤会在于江,是因为朱老爷子和老太太回来,他也顺便回来,陪伴祖父母,读书在哪里都是一样能读。

  当时朱家这个举动也不无避祸的的意思。他们家刚回来时,李光沛看朱老爷子泛舟湖上,醉心棋与渔,曾经对又林说过这么一句话。

  老爷子和这船,要是画进画里,那也是一景,就叫武陵桃源。

  桃源中人避于世外,为的是什么?并不是他们天生就追求那种生活,是为了躲避秦乱,是为了逃命,为了逃离战火和迫害。

  世人说起来,总爱用桃源比喻美好的世外乐土。可是实际上桃源并不美好,它的形成是被迫的。

  朱老爷子当时那样子,也未必就是纵情放旷,万事不理了。他也是做出无害的姿态给别人看。

  如果不用再避祸了,他们是不是还会长久的待在于江呢?

  就算老爷子老太太真心想在这儿养老,京城的事情他们就真能放得下吗?

  他们再回来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屋里静了一会儿,朱慕贤轻声问:“平时这会儿,你都睡了吗?”

  “没有。”又林说:“我可不会这么早上床,有时候陪祖母说话,有时候要陪弟弟妹妹们。你呢?”

  朱慕贤坦然说:“这几年都没这么早睡过。”

  得——都不是爱早睡的人,所以现在两人躺床上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可朱慕贤觉得这么说话真的很难得。他记不得自己有没有这么和人轻松的聊过天,也许有,但是太少,他已经不记得了。没什么负担,也没有太多顾忌,想说什么都行。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