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p; 杨重光由衷地说:“李姑娘秀外慧中,贤弟好福气啊。”
相比朱慕贤那位于家表妹,李家姑娘除了出身稍逊一些,其他样样都强过了她。记得头回见她,她年纪还小,可是她看上去总是落落大方。甚至有些时候,她比年长她许多的人还显得更持重。
他和朱慕贤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失去了琼玉,朱慕贤也失去了于佩姿。
“蒋大人和夫人待你可好?”
“很好,姨丈为人方正,姨母待我极好,视如己出。姨丈又为我延请了一位明师,是安州有名的大儒程云安程先生。”
这回轮到朱慕贤恭喜他:“云安先生大才,杨兄能时时聆听程先生教诲,这是何等福气。”
喝了这一杯茶,杨重光不能多待,他有要事前往东潭,中途只能在于江停留这么一刻。朱慕贤生怕错过了,早早就出来等候。
杨重光执意不让他送,朱慕贤就站在刚才那个窗口目送他走过。杨重光步伐很稳,他从小的经历令他的心志远比一般人坚忍。那个小厮亦步亦趋的跟在他后头,要一溜小跑才跟得上。
登船的时候,杨重光回过头来,遥遥朝这边一揖,朱慕贤在窗旁回了一揖,看着他登船离岸。
回去的路上,书墨见朱慕贤依旧有些郁郁不乐,心里也有些忐忑,想寻些开心的事情说。
“少爷,看杨公子现在的气色和穿戴,可比过去强多了。他这次听说也考得不错,可是没博得头名,比少爷差了一点儿。”
朱慕贤摇头:“你懂什么,正因为安州是蒋大人主掌学政,所以杨兄纵然文章锦绣,才气纵横,却也不能取头名。”
“蒋大人怕人说他徇私吗不跳字。书墨想了想:“这也难怪。换了是我肯定也会多想。可惜了杨公子了,蒋大人虽然有心多关照,可是身份摆在那儿,反而碍了杨公子的事儿。”
“凡事总是有利有弊。”蒋学政能替杨重光延请名师,可在他应试的时候却不得不压低他的名次。不然以杨重光的才华,头名也是十拿九稳的。
书墨笑眯眯地说:“可惜杨公子来去匆匆的,赶明儿不知道有没有空儿,来喝公子的喜酒呢。”
说到自己的亲事,朱慕贤还是有些不自在:“还有一年功夫,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
书墨肚里偷笑,脸上可不敢露出来。公子再大度,也是少年人,脸皮薄着呢。
“是啊,算起来可不是还有一年呢。以前李姑娘还能出门,定亲以后倒是再也不见了,连小英姐都少露面了。就前两天,镇西头李家那边办丧事儿,她也没露面。”
李家这件丧事办得很大,镇上差不多的人家都去吊唁过。镇上出了这个么节妇,全镇人都脸上有光。朱慕贤虽然读圣贤书,可却对这种事情不以为然。倘若这件事出在自家姐妹身上,他是一定支持她们改嫁,好好过下半辈子才是正理。用一个人活生生的一辈子去苦守,过那种毫无欢乐的,等于是被禁锢一样的日子,太不值得了。
朱大太太也去吊唁过,回来之后和老太太说起来:“今天倒是见着了李四奶奶,只是人多事儿也多得很,没说上两句话。”
本来两家离得近,关系也亲厚,是常走动的。但这一做了亲家,倒不如从前随意了。朱老太太也不好过去串门,李老太太也不方便过来串门,倒是李光沛和朱老爷子还常在一处下棋。
“有两个姑娘在灵前哭得死去活来的
相比朱慕贤那位于家表妹,李家姑娘除了出身稍逊一些,其他样样都强过了她。记得头回见她,她年纪还小,可是她看上去总是落落大方。甚至有些时候,她比年长她许多的人还显得更持重。
他和朱慕贤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失去了琼玉,朱慕贤也失去了于佩姿。
“蒋大人和夫人待你可好?”
“很好,姨丈为人方正,姨母待我极好,视如己出。姨丈又为我延请了一位明师,是安州有名的大儒程云安程先生。”
这回轮到朱慕贤恭喜他:“云安先生大才,杨兄能时时聆听程先生教诲,这是何等福气。”
喝了这一杯茶,杨重光不能多待,他有要事前往东潭,中途只能在于江停留这么一刻。朱慕贤生怕错过了,早早就出来等候。
杨重光执意不让他送,朱慕贤就站在刚才那个窗口目送他走过。杨重光步伐很稳,他从小的经历令他的心志远比一般人坚忍。那个小厮亦步亦趋的跟在他后头,要一溜小跑才跟得上。
登船的时候,杨重光回过头来,遥遥朝这边一揖,朱慕贤在窗旁回了一揖,看着他登船离岸。
回去的路上,书墨见朱慕贤依旧有些郁郁不乐,心里也有些忐忑,想寻些开心的事情说。
“少爷,看杨公子现在的气色和穿戴,可比过去强多了。他这次听说也考得不错,可是没博得头名,比少爷差了一点儿。”
朱慕贤摇头:“你懂什么,正因为安州是蒋大人主掌学政,所以杨兄纵然文章锦绣,才气纵横,却也不能取头名。”
“蒋大人怕人说他徇私吗不跳字。书墨想了想:“这也难怪。换了是我肯定也会多想。可惜了杨公子了,蒋大人虽然有心多关照,可是身份摆在那儿,反而碍了杨公子的事儿。”
“凡事总是有利有弊。”蒋学政能替杨重光延请名师,可在他应试的时候却不得不压低他的名次。不然以杨重光的才华,头名也是十拿九稳的。
书墨笑眯眯地说:“可惜杨公子来去匆匆的,赶明儿不知道有没有空儿,来喝公子的喜酒呢。”
说到自己的亲事,朱慕贤还是有些不自在:“还有一年功夫,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
书墨肚里偷笑,脸上可不敢露出来。公子再大度,也是少年人,脸皮薄着呢。
“是啊,算起来可不是还有一年呢。以前李姑娘还能出门,定亲以后倒是再也不见了,连小英姐都少露面了。就前两天,镇西头李家那边办丧事儿,她也没露面。”
李家这件丧事办得很大,镇上差不多的人家都去吊唁过。镇上出了这个么节妇,全镇人都脸上有光。朱慕贤虽然读圣贤书,可却对这种事情不以为然。倘若这件事出在自家姐妹身上,他是一定支持她们改嫁,好好过下半辈子才是正理。用一个人活生生的一辈子去苦守,过那种毫无欢乐的,等于是被禁锢一样的日子,太不值得了。
朱大太太也去吊唁过,回来之后和老太太说起来:“今天倒是见着了李四奶奶,只是人多事儿也多得很,没说上两句话。”
本来两家离得近,关系也亲厚,是常走动的。但这一做了亲家,倒不如从前随意了。朱老太太也不好过去串门,李老太太也不方便过来串门,倒是李光沛和朱老爷子还常在一处下棋。
“有两个姑娘在灵前哭得死去活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