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朝堂赐座纵威福
多的困苦,我也不怕。我的人生路上因为有了你,再也不会孤单寂寞。生命里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变得丰盈美丽。

  不信,你看我的眼睛,你就能懂得,你是我眼中挚爱的童话。

  期待再次遇见,一解相思之苦。

  写完了后,出门书房,刚才的小雨已经停了,有些微凉,却是心情愉快地向前迈去。

  ……

  第二天的早朝,本来福王只用点个卯就行,但是为表重视,皇帝让冯保特意通知他,请他全程列席,也算让他给全体臣工作一个表率。

  见皇上这么重视,他乐得整个晚上都没怎么睡好,一直屁颠屁颠儿的,看来还是自己送给冯保的那两件宝物起了大作用。

  这年头,没有使钱的不是,只要有钱,而且足够有钱,说“手眼通天”一点都不为过。

  连皇上的关系都能打通,这不是通天还是什么?

  这会儿,皇帝还没有来,没怎么睡好的他眼睛红红地站在百官的最前面。不过,与张居正等最重要的大臣平行站位,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人生如此,也算是知足了!

  这时候,外面的太监一声高叫:“皇上驾到!”

  福王急忙和各位大臣低头恭迎,等皇帝在阶台上的龙椅坐下来以后,整齐跪倒,三叩九拜,山呼万岁!

  “平身!”朱翊钧双手一展,穿越过来好几个月了,皇帝这个职业角色他已经很适应了,一举手一投足也很有千古一帝的范儿。

  “谢皇上!”文武百官缓缓站起身来,分列为两班。

  “来人!”皇帝主动叫了一句,“给福王看座,请他坐着说话!”

  “是!”冯保答应一声,指挥手下给他掇了个小椅子,斜对着皇帝坐下。

  所有的官员们都愣了一下,这可是新鲜事儿,在太祖朱元璋颁废相令后还从未有过!

  即使原来的首辅顾命大臣高拱在的时候,虽然权倾朝野,一度加九锡,封为镇国公,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在朝堂上就坐的礼遇,只是他站的位置比所有大臣更靠前一些而已。

  当然,历史上对于朝堂赐座的先例还是有的。

  秦汉之前,丞相上朝,连大王都要起身赐座,以示对丞相的尊重。秦汉之后,丞相必须站着,赐座成为一种对地位尊贵者的恩赐。

  元朝的时候,因为丞相的权力太大,朝廷开始分割相权,一般会同时设置三到四位丞相。

  到了明太祖朱元彰,一度设过丞相,也出现过给丞相赐座的现象。但因为后来轰动一时的胡惟庸案,他下令废除宰相,于是大明的朝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赐座的现象,胡惟庸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要说这位胡惟庸,也确实是位人物。他早年随朱元璋起兵,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一统全国后,拜中书省参知政事。过了十年,升为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竟然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他先行尽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隐匿不报,对己有利者才上报皇帝。

  于是,各地喜好钻营的人,差点儿把他家的门槛都踏破了,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

  眼见他如此嚣张,也有正直之人如学士吴伯宗想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