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及时行乐与等期
  其实这首乐府诗,还非常符合今天的情形。

  在欢乐的宴会上弹起古筝,乐曲飘逸。懂调的论调,会音的听音。音乐的本意是大家的心愿,但是谁也不愿意把它说出来。人生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被风吹散。为什么不捷足先登安享富贵呢,不因贫贱而失意,不因不得志而苦苦煎熬,放松一切,享受当下。

  多好的意境,如果能够理解其意,用古琴弹出来,一定是一件唯美之事。

  可是“雪仙”因为没想到题出《乐府》,有些慌了神,第一个音竟然弹破了,虽然后面极力挽回,但只能是手忙脚乱,眼睛死盯着大题板,嘴里无序地唱着,手指再慌乱去找音。这效果就差得多了。

  这曲弹完,台上的考官纷纷摇头,台下也陷入了沉默中。

  她尴尬地站起身,只得到了象征性稀稀拉拉的安慰掌声。她的妈妈桑“老知了”,更是急得在台下捶胸顿足,流露出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比赛,因为闯头关的“雪仙”折戟,其他几位佳人都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第二位出场的佳人,是“竹兰院”的花魁“湘妃”。

  这时候大题板上出现的也是一首《乐府诗集》中的《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人感叹的诗,寒窗苦读,却没有好的结果。

  明月当空,蟋蟀低吟。北斗星移,夜空璀璨。又见深秋白露,时光飞逝。树间秋蝉流鸣,鸿雁已经南归。同门苦读的好友,早就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却把我当作了陌路人。遥望星空中那著名的“南箕”、“北斗”和“牵牛”、既不能颠扬、斟酌,也不能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就象当年“坚如磐石”的同门之谊,如今“徒有虚名”,又有何用呢?

  这位“湘妃”吸取了刚才“雪仙”的教训,弹奏得要好一些,但是她只考虑到了要用乐府调,却忽视了这其实是一首感叹诗,她还以为这一轮的整体基调不会变,所以一开始还照着上一首的平静淡雅来,等弹奏到了后面,才体会到这首诗的感伤情绪,却已经晚了。

  于是,这曲弹完,众人的掌声比上一场热烈了些,但台上的考官们仍是微微摇头。看来这古曲古韵古境,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驾驭的。

  到了第三位佳人出场,正是“春风楼”的“如花”。

  她习惯性地抿了抿性感上翘的嘴唇,先在琴上试了一个音,再去看大题板上的诗。

  这一首也是《乐府诗集》里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是一首两地分居的思念之诗。“如花”还算聪明,她吸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