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委以重任定良将
上,徐厉驻守棘门,周亚夫驻守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军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车马来了,军营主动放行,而且主将都是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行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可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寨,却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车马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
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
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将军很快就被俘虏!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于是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兵权,负责全面警卫。
一个月后,匈奴兵惧怕周亚夫的严阵以待,退散而去。从此周亚夫以治军严明名动天下。
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关键时刻可以重用周亚夫,他是绝对可以依赖的将军!”
……
“平叛七国”,则指的是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等七国发动叛乱,将矛盾指向提倡改革的皇帝之师晁错,其意却在推翻君王而自立。景帝被迫杀了晁错,却不见叛乱停止,只能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叛乱军猛攻梁国,梁王是景帝的同母弟弟,深得宠爱,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叛军势大,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不如请梁国据守,我从背后断其粮道。时间一长,叛军无粮,必须退去。”
景帝当即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军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车马来了,军营主动放行,而且主将都是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行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可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寨,却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车马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
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
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将军很快就被俘虏!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于是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兵权,负责全面警卫。
一个月后,匈奴兵惧怕周亚夫的严阵以待,退散而去。从此周亚夫以治军严明名动天下。
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关键时刻可以重用周亚夫,他是绝对可以依赖的将军!”
……
“平叛七国”,则指的是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等七国发动叛乱,将矛盾指向提倡改革的皇帝之师晁错,其意却在推翻君王而自立。景帝被迫杀了晁错,却不见叛乱停止,只能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叛乱军猛攻梁国,梁王是景帝的同母弟弟,深得宠爱,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叛军势大,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不如请梁国据守,我从背后断其粮道。时间一长,叛军无粮,必须退去。”
景帝当即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