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外,剩下的便是每年雨季所需要预防的洪涝灾害。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不但雨多,事儿也多。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初十日,清政府吏部右侍郎陶岱从朝鲜返回,疏言遵旨赈济朝鲜事,其中写道:臣等遵旨赈济朝鲜,于四月十九日进中江,随将赏米一万石,率各司官监视,给该国王分赈,其商人贸易米二万石,交与户部侍郎见和诺监视贸易。

  据朝鲜国王李焞奏,皇上创开海道,运米拯救东国,以生海筮之民,饥者以饱,流者以还。

  目前二麦熟稔可以接济,八路生灵全活无算。

  康熙帝闻奏后,作“海运赈济朝鲜记”。

  婠婠知道后笑个不停,决定从今天开始也给她儿子写个手札传记,等到以后儿子长大了拿给他看,不定多有趣。

  康熙三十七年的浑河尚算安定,因着修建河堤,在康熙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经康熙帝御赐,浑河改名永定河。

  浑河,发自马邑,其源很小,每遇大水之年,就横流泛滥,淹没民田,究其原因,是由于浑河淤沙多,春天水少时,保安以下居民又引黄河水灌田,致使沙粒壅垫,河身积高,遇到霪雨水发,水由高处流向低处,造成河水弥漫,田土冲没。

  霸州、新安等处,数年来水发时,浑河水每到雨季都会发大水,因着它与保定府南河水常有泛滥,旗下及民人庄田都被淹没,其原因是保定南河水与浑河水汇流一处,势不能容,以致泛滥。每到此时浑河灾区,百姓便以水藻为食,于是,康熙帝命原任河道总督于成龙往察浑河,原任河道总督王新命往察保定府南河要求他们详加勘察,绘图议奏。

  康熙下令官员各处筑堤时要挑淤沙,河两岸挖掘五六尺深、宽,令水畅流,才不会淤涨,且筑堤修河工程完毕后,要设立河夫,委官监视,及时修治,大旱年头要除去淤沙,才能保证杜绝水患。

  七月二十一日,于成龙疏奏霸州等处挑浚新河告成,新河从良乡张家庄至东安郎神河,长二百里,两岸筑堤,束水出三角淀,在直沽入海;并要求皇帝赐于河名。康熙帝遂赐名永定河。此后,浑河便改名永定河,设永定河河兵三千名,永定河的防护照黄河例实行。

  雨季的到来让户部和工部都忙了起来,胤禛怕热,入夏之后更是暑热难耐,但是因着在户部行走的差事极其重要,永定河虽修了新的河堤却也并不是只有它一处年年河水泛滥,尤其是黄河、淮河等地。

  胤禛每日呆在户部看各地灾情奏报,算计着国库里有多少银子,又有多少百姓和地区受灾,朝廷需要拨下多少银子赈灾,每日忙得不可开交。

  远在湖南原是吴三桂属下潜住苗峒多年的将军黄明,因茶陵州知县私派引起民愤,便伙同陈丹书、吴旦先等茶陵州、靖州等地聚众起事。

  八月三十日,湖广总督李辉祖疏报:黄明于七月十五日率吴旦先等百余人突至靖州城外,执旗放枪,暗伤把总李成功等人。又,湖南茶陵州与酃县万阳山连界,七月二十四日,陈丹书率众拥入茶陵州城,署州事永州府同知史在钅广等受伤,大印被抢。

  九月二十四日,李辉祖又疏报,陈丹书等于八月初六日奔至安仁县,至衡州府城外放火攻门,官兵出击,在常宁县城擒获陈丹书等。

  起事失败后,黄明、吴旦先等逃往广西、贵州,不久均被天地会等人救走,行踪无迹可寻。

  康熙大发雷霆,茶陵州知州赵国瑄私派激变,经议后处以斩立决,李辉祖失察,经议后再给予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