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牧神武屠秦军
��际的战力却完全处于下风,何况是被李牧军突然袭击。那些燕赵骑兵,边冲锋边用弓弩狂射,箭无虚发,秦军人仰马翻,毫无招架之功,两军还未曾兵刃接战,秦军就已经损失大半。

  燕赵联军马踏秦军,李牧一马当先,白刃相交,一颗颗秦军的人头落下,跌落尘埃。

  四野里杀声一片,逐渐归于寂静。李牧部果然骁勇,秦军骑兵全军覆没。田野里,只剩下无数战马,马镫上拖着秦军的死尸在四处游荡。

  李牧部队欢呼胜利!

  李牧:迅速捡拾弓箭,整备军马,准备啃硬骨头!

  秦军的重甲部队到来了!

  桓齕又气又急,命令秦军编组方阵抗击李牧的骑兵。

  这重装步兵虽然不惧弓弩和骑兵冲击,却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行动缓慢,正面坚固、两翼和身后薄弱。

  李牧:不用心急!弓弩伺候,突击两翼!

  因为速度差异,秦军无法攻击李牧部骑兵,而李牧的骑兵就若即若离,紧紧缠绕在桓齕重甲部队周围,不断袭击其两翼和后军。

  弓弩攒射下,秦军大量中箭倒地。桓齕只得下令,也排开了扈辄当年所用的圆阵,以防备李牧军的四面袭击。但是,秦军始终被笼罩在燕赵联军密集的箭雨下,伤亡剧增。秦军士卒汗流浃背、体力衰竭,行军速度愈来愈缓慢。

  桓齕所部战不能战,也无法摆脱,尽成砧板上的鱼肉。

  迁延没有多久,李牧部获得增援------古代“喀秋莎”运来了!

  大量事先装载在马车上的抛石机齐射!乱石横飞,秦军重甲部队整齐的战阵成了活靶子。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下,秦军防御圈逐渐崩溃、瓦解。

  桓齕面如死灰,束手无措。

  一阵紧似一阵箭雨的袭击,冰雹一样的石块猛烈砸击!

  秦军士兵纷纷抛弃重甲,跃下河堤、涉水逃逸,督战队都无法去阻止。

  哀号中不少人淹溺激流当中。侥幸游过河流、抵达滹沱河对岸的,却发现迎接他们的,依旧是赵国骑兵的马刀!

  秦军将领桓齕的号令,此时已经无效了。

  “将军,走不脱了,--咱们投降吧”,士卒们围拢着桓齕哀求。

  桓齕阴沉着脸色:李牧会让你们活着吗?要活命的,跟着我冲!

  桓齕搜罗起了2000人马,跌跌撞撞径奔李牧军旗方向扑来,困兽犹斗!

  李牧停下战马,冷眼观瞧着,咬牙切齿地咒骂:找死!

  “弓弩准备!--放!”

  箭雨如蝗,秦军纷纷哀号倒地,李牧部骑兵冲出,将这些秦军全部斩首。

  桓齕胸前背后中箭数枚,趴在一处乱石堆上喘息,脚下是成堆的秦军尸体。

  桓齕艰难地扶着一根矛戈站立起来,衣衫褴褛,鲜血从嘴角不住地流淌。赵国骑兵将其四下围定,剑拔弩张,怒目而视。

  李牧跳下战马,手持利剑上前,惊雷一般的怒吼:“桓齕,你也有今日!”

  桓齕颤巍巍捡起佩剑,却被李牧一剑磕飞。

  李牧飞起一脚,将桓齕踢倒在地,又腾身跃起,将利剑深深地插入桓齕的胸腔,桓齕喷一口鲜血,气绝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