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昔时之因今之果
�些可惜了。

  他觉得可惜,身为当事人的梅妃江采苹却不觉得。她对李隆基的感情,已经随着那还珠之诗一起送回去了,而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偏袒,也让她意识到,长安城宫殿虽多,却没有她能够安度余生之所。

  与之相比,倒不如去洛阳,那儿虽是冷宫凄凉,至少……暂时没有性命之忧。

  她并非获罪,至少名义上,她是去洛阳上阳宫管理那边的宫女,为李隆基有可能的东巡做准备。

  “出城了么?”在马车中,她轻声问道。

  坐在车外的使女带着哭腔道:“回禀娘娘,出城了……”

  “出城了就好……”

  江采苹掀起帘,半个身子出了马车,回头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城墙,眼见那角楼、城垣,都渐渐变小,她凝视了许久,想要哭泣,却半滴眼泪都哭不出来。

  泪水早就留在长安城里了。

  “娘娘,要不要停一会儿?”身边的宫女问道。

  “不必,就这样,越离越远,这样最好。”

  江采苹的仪仗并不算多,加上护兵也只有百余人,其中服侍她的宫女、太监一共是十六个,别的全是“护送”的卫兵。她们一路前行,出了长安,过了灞桥。他们的速度自然是快不起来的,傍晚来临之时,到了新丰驿,护卫的军官前来询问,是否宿于此,江采苹自是同意。

  但此时的新丰驿里,已经是人满为患了。

  叶畅等人便宿在这里,而李霄同样如此。他刚刚洗漱完毕,正与张镐、岑参、覃勤寿等人商议辽东情形,听得外边突然又是人喧马嘶的,便笑着道:“这新安驿不愧是进入长安的重要驿站,来往的人果然多,此时竟然还有人来……诸位,辽东地肥而物丰,只需我等戮力同心,必然能令其繁华不逊于长安,到那时,旅顺便不再是如今的小小营地,比起这新安驿要更为繁忙了”

  “叶司马当真是三句不离辽东啊……”张镐笑道:“此去途中,少不得要请司马指教了。”

  “大伙相互砥砺吧,辽东情形与中原毕竟有所不同,一些中原可行之策,在辽东便未必能行,故此有些时候,会有权宜之策,到时还请诸位多多献计。

  这是给众人打预防针,虽然在李林甫的帮助下,叶畅于辽东不必受上官掣肘,甚至同僚当中,也无人能够给他造成牵制。但是,大唐的官僚体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叶畅要想自己的意志得以贯彻,在有些时候,必须打破这个官僚体制。

  “那是自然……外边怎么越发吵了?”岑参道。

  有一个护卫出去察问,不一会儿回来道:“是梅妃车驾到此,但是馆驿已满,正在腾地方,只不过所腾之人有些不愿意……”

  “谁?”张镐闻言好奇地道。

  “就是那厮。”护卫撇了一下嘴。

  所谓那厮,就是李霄,李适之在灞桥弄出的那样一遭,最终还是以他自己忍气吞声退回为结束。至于狂吼叫骂的李霄,也给李适之摁住,向叶畅道歉了事。

  “也唯有从长安城中出来的才敢如此,知道梅妃如今是给贬至冷宫啊。”岑参道。

  张镐却摇了摇头:“便是再给贬为冷宫,梅妃终究是圣人妃子,乃是君属,李霄待罪之身,尚如此嚣张,其为人可见一斑。”

  “梅妃车驾随行必不少,这样吧,咱们让一些屋子出来,用不着这么多。”叶畅心中却有几分愧疚,他叹息了一声:“虽说不是我之计策,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