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诗书传家有余香
”七字,落款则为“愚兄太白顿首”六字。

  还来不及翻内页,钳牟丁便拜倒下去,对着叶畅行了大礼:“叶参军厚赐,某必好生收藏,以为传家之宝。”

  这大概就是一件家宝下去,忠诚度狂涨吧。叶畅心中浮起了恶趣味,不过他也知道,区区一卷诗赠出去,可以获钳牟丁某种程度的好感,可真正拉拢他,那还差得老远。

  “我在此地,也有意传播汉学,故此经史子集之类,颇印了不少,此际诗坛名家文集,亦有计划,若是钳郎君有意,今后我多赠送一些。只盼钳郎君能将汉学传播出去,使天涯海角之地,亦能沐圣贤之泽。”

  “敢不倾力为之”钳牟丁再拜道。

  叶畅笑道:“若没有别的事情,钳郎君就请自便,我这里,还忙着呢。”

  钳牟丁躬身而退,将那本诗钞用布包了起来,他走远之后,叶安有些遗憾地道:“十一郎,这书你不是说,今后可以成为传家宝的么,怎么就给了这厮

  “哦,我上回让李太白给我写了三百多本,你想要,我也可以送一本给你啊。”叶畅道。

  “啊?”

  “要不然依着李太白的张扬性子,会只写那么几个字?他写了两天才写完,若不是我许了好酒,他早撂笔不于了。”

  叶安想到李白坐在那儿一本一本地签名,顿时觉得身上冒汗:签了三百本……只怕手都累坏了吧。

  “不过,这倒是个法子,我要想办法,让新罗、渤海还有日本的儒生都喜欢上李太白的诗……唔,编些段子流传过去吧,然后李太白亲笔签名的诗集便可以派上大用场。”叶畅喃喃自语道:“造星,造星就是,这算是软实力,输出文化与价值观吧?”

  这些话,叶安是不大懂的,只是想到若真如此,李白只怕还要被请来专门签名,那时恐怕不是三百本就能了事。

  钳牟丁自然不知道自己拿回去的是叶畅让李白批量签名的书,还以为是仅此一本的宝贝。他细心藏好,原本是想放入行李中的,后来还是决定拿油纸油布内外三层包好,绑在自己腰间。

  他身负要务,自不敢多做停留,次日便又原船返回——船上少不得带一些都里积存的唐人货物。回到青泥浦之后,高松第一时间便召他来问:“钳牟丁,你此次前去,窥探唐人虚实,结果如何?”

  “明公,唐人势大,以我青泥浦一地之力,不可力敌也”钳牟丁神情肃然。

  “废话,我又不想着与唐国开战,我还是唐国的县令呢——但都里的那个唐国官儿,手中究竟有多少兵马,你可曾知晓?”

  “手中强兵两千,新募之民兵亦有两千,足足四千之数”

  “什么,四千兵马,这么多,是不是大唐又要将安东都护东迁了?”高松惊得从座位中起来:“这四千人只是先锋对不,来人,给我准备船,我速速去迎”

  若大唐真是举国东来,只怕连兵三四十万,他一个小小的青泥浦,岂敢横于其前。这辽东的高句丽人,可都是被大唐打破了胆的,侥幸没有在大唐两次内迁中被带走已经是幸运,便还有复国之心,也决不敢在大唐面前表现出来。

  “明府,稍安,且听我说。”钳牟丁心中不免就有些小看,想起大唐那位少年英挺的叶参军,再看看眼前这位肥胖臃肿满头虚汗的高明府,暗暗叹了口气:“大唐并不是要东迁安东都护,那位叶参军另有要务,但小人卑微,他不愿说与小人听,只是听他口气,大唐虽有后继,兵马也不会太多。”

  “原来如此,你不早说那就好,那就好……”高松又坐回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