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体面
��。

  毕竟人都死了,已经认罪服刑,那再死死追究还有什么意义

  作为开国重臣,定罪杀死马良这个级别的重臣,对各方来说不是什么好选择。

  ,

  对朝廷颜面威仪,以及个人感来说,马良可以死,但不能定罪后明正典刑。

  还要考虑昭昭青史,衡量马良被定罪杀死后的后人评论。

  所以,给马良一个体面,既是给马氏家族、襄阳人一个体面,也是给了所有官员一个体面,自然也是朝廷的体面。

  可偏偏田信做出移交马良及田豫麾下军吏团队的命令后,始终没有人找马良谈话,哪怕是叙旧也好反正没人,就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这怎么能成

  在这个必死的环境下,马良宁肯战死,也不能在江都菜市口砍头。

  掉脑袋事小,坏了己方的威仪、体面,那才是真正的大事。

  对丞相也十分不利,自己与丞相相交莫逆,同手足兄弟;自己犯了死罪,于人来讲,丞相一定会极力斡旋,以保护自己。

  明知道这种行为不好,可绝大多数的庸俗官吏就吃这一。

  就如大将军护短是出了名的,谁又能指责大将军的不是

  丞相以作则就已经很伟大了,如果对手足兄弟马良见死不救那谁还敢跟着丞相做事

  可丞相会救自己么

  会救,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救的过程里,丞相也是很痛苦的。

  与其让丞相为难,让丞相府威信扫地还不如自己体面一点,不给丞相再添麻烦。

  一路上,马良渐渐想通,是时候该做了断了。

  过了蓝田关,就是上雒;上雒城郊就是丹水支流,所以他将以更快的速度前往江都。

  想明白这一切,马良在蓝田关驿馆午休时,突然对押解他的军吏说:“某曾听闻陈公克蓝田关时,曾有青龙现于关上,守将王雄献关请降。今过此关,做歌赋一首献陈公,还请通融。”

  这名军吏挂着中尉臂章,上下审视马良,见亭驿内歇脚的其他官吏也在看马良,或低声交流。

  想到马良的份,他也不好不给面子。

  马良绝对有自杀的动机,这关系马良、朝廷的体面,可也关系他个人的前程。

  虞世方授意他保护好马良,想要杀人诛心;若让马良半路上死了,那很多事会无法推进,甚至还会遭遇舆论反攻。

  这军吏本答应,可看到毛笔笔杆子跟筷子类似,便摇头:“季常先生,我家公上不喜贺表。”

  马良想再争取,却见这军吏转就走,另有两个武士就近看押他。

  不多时军吏亲自端来午饭,是马良自己的鲜红、水润的漆木餐盘;三道小菜,一叠酱、一碗紫菜汤、米饭也在餐盘里压的瓷实正升腾气。

  此外,这个边角圆润的漆木餐盘上还有一杯茶、一个短柄木勺。

  军吏监管的严厉,不给马良独处、接触利器、锐角硬物的机会。

  看来,自己连书写遗书的机会都没了

  不对,自己还是有写遗书的机会。

  心中拿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