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个美国记者的目光(二)
�人们的穿着也变得简单,简单的土白布作的衬衣,将所有身体部位遮得严严实实。

  “嫂子,还能有什么,大白面的馒头,嫂子,你作的什么?”说话的这位显然要年青得多,边说边走,语速有些快。

  “呵呵,”嫂子笑呵呵的,将担子换了个肩,却没有回答青年女人的问题:“弟妹,那个小伙子还不错,我看挺老实的,人也勤快,兄弟已经走了几年了,家里够冷清的,招个上门女婿,这也挺好。”

  “嫂子,你说什么呢,他比我小。”年青女人答道,可连韦伯都听出了女人话里的遗憾,战争导致青壮年男人大量减少,女多男少,军队进驻这里后,军中大量的青壮年深受这里的女人欢迎。

  要说到军民关系,这里的军民关系也有个过程,当军队刚进驻时,几乎家家户户关门,别说女人了,就连孩子都少出门,可随后,军队组建工作队,帮助村民开展减租减息,帮助村民进行夏种夏收,帮助村民重建被战火烧毁的房屋。

  这些举动迅速拉近了军民关系,村民发现这些[***]与以前的[***]完全不同,从来不强买强卖,从来不强拉民夫,即便从村民家中拿根稻草也给钱。军民关系迅速变得融洽,接下来,军队征用了靠近祠堂的小学校,一批新军人进入村子。村子的戒备随即提高,村口增加了岗哨,即便不知道军官的军衔,村民也知道村里来了大官。

  “对了,五嫂子,您知道好学校住的是啥人吗?”年青女人忽然神秘的问另一边的中年妇女。

  “啥人?当官的呗,可能官还不小吧。”五嫂子的语气中满不在乎,这时从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一列火车轰隆的驶过。

  村子距离铁路线不远,可以清楚的看见列车上运载的大炮和坦克,经过抢修,北宁已经恢复通车,军事运输变得非常繁忙,韦伯和白修德曾经在点过,在两个小时内,有十二列火车满载物资的列车通过。

  “五嫂子,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年青女人语气中有丝得意:“告诉你吧,是庄司令,咱们这最大的官。”

  “庄司令?”嫂子抬头望着村口的晒场,无意识的重复道:“啥,庄司令,这年头司令可不少。”

  “瞎,那些司令都归庄司令管,”年青女人的语气中有些不满:“俺可告诉你,这庄司令可是武曲星转世,专为杀鬼子来的。”

  随着华北会战胜利,民间对庄继华的传说越来越神了,岳武穆,韩信,戚继光等等,流传最广的便是这武曲星。

  韦伯微微摇头,在他看来,这就代表了中国农村的封闭,即便这个有学校的村庄也脱离不了这样奇怪的期待。

  村口晒场上,男人们正光着膀子扬麦,人群中混杂着不少穿着军装的士兵,大家边扬边聊天,这些士兵大都来自农村,对农活非常熟悉。晒场上不时爆发出一阵欢笑。到了晒场边,女人们放下担子,大声招呼男人们过来吃饭。

  韦伯和查尔斯没有在晒场停留,继续沿路向外走,过晒场不远有个小树林,几个卫士正树林便闲聊,目光不时留意下不远处正在打太极拳的将军。韦伯认识这个正在打太极拳的将军,是新任东北战区副司令何国柱。

  东北军已经完成整编,正陆续调入东北战区,在前不久国民政斧发布的命令中,东北军和东北挺进军整编为三个军,五十一军、五十三军和骑兵第二军。

  即便是韦伯这样的外国人也知道,在这次整编中,原东北军彻底消失了。庄继华的两员嫡系分别担任了五十一军和五十三军军长,夏阳林出任五十一军军长,鲁瑞山出任五十三军军长,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