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轰炸东京(十五)
党。

  中国社会政治力量前所未有的活跃,各色人群纷纷酝酿成立政党,在各种场合议论国事,似乎明天便能让国民党退位,一举改变中国。

  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不胜其烦,在他看来,不但不应该成立这么多政党,相反应该将所有政党全部结合进国民党,形成一股绳,全力投入国家的战后重建,而不是这样,政斧每发布一个命令或法令,各种杂音便扑面而来,让政令难以贯彻。

  蒋介石也非常担心当年北伐时出现的情况在战后重现,当年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带来的混乱,让他至今刻骨铭心,所以蒋介石严令刘峙和渝城警察局长派出大批警察和军队到各个选区维持秩序,对犯罪行为施行严惩,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和三青团力量,保证选举中不会出现偏差,可这一点也受到gcd的强烈指责。

  蒋介石始终在向他解释,类似渝城十六县这样的选举暂时还不能在全国推行,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加强教育,重建国家,而不是急切的推行所谓明煮。然后开始谈到华北的情况:

  “文革告诉我,华北的饥荒会在夏收之后缓解,但城市里依旧还有大约四五十万市民没有住房,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还好,天气比较暖和,窝棚便可以住下,但到了冬天,问题便严重了,华北冬天非常寒冷,所以我们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建起足够的住房,这是件非常艰难的工作。”蒋介石说着。

  霍普金斯以为蒋介石会顺势提出在美国发行债券的事,可蒋介石的话题一转又跳到东北前线:“中苏问题解决后,我们便可以集中力量进攻关东军,在华北,文革提出了一个方案,以四十九集团军为主,穿越外兴安岭,突袭长春哈尔滨,另外以空降师空降到沈阳;山海关集中三十万兵力强攻,拖住曰军主力,另外集中二十万部队,从热河北部直插锦州,配合从长春南下部队,将关东军围歼在锦州附近”

  提起战争,蒋介石便红光满面,霍普金斯强烈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自信,蒋介石接着说:“光复东北后,我军便会挺进朝鲜,韩国流亡政斧已经在中国二十多年了,他们成立了光复军,这支部队兵力已经达到两万人,国民政斧为他们提供了装备和训练,现在这支部队已经抵达冀东。”

  早在1919年,朝鲜爆发三一运动,提出朝鲜读力的主张,运动受到曰本的残酷镇压,大批读力人士逃亡中国、苏俄。逃亡中国的读力人士在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斧,选举李承晚为临时政斧总理,安昌浩为内务部长、金圭植为外务部长,并制定出宪法。

  在1919年底选举李承晚为大总统,几年以后,临时政斧分裂,李承晚退出临时政斧,带领部分人流亡美国,游说美国政斧。临时政斧改选金九担任政斧总统,继续在中国从事读力活动。

  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加强了对朝鲜流亡人士的支持,在南昌、杭州、郑州设立了多个韩国流亡人士培训学校,黄埔军校也招收了部分朝鲜籍人。

  抗战开始后,韩国临时政斧组织了朝鲜义勇军,参加抵抗曰军的战斗,不过这支义勇军的左翼色彩比较浓,让蒋介石不喜欢。蒋介石在1940年帮助韩国临时政斧成立光复军,光复军总司令池青天。

  在成立之初,整个光复军只有三百多人,随着[***]反攻,俘虏了不少加入曰军的朝鲜人,这些绝大部分在韩国临时政斧的劝说下加入了光复军,此外还有不少朝鲜人渡过渤海,从山东进入中国,加入中国抗曰队伍,这支部队迅速扩张,人数在直冲上万人,蒋介石在这里说有两万人,是夸大了。

  “根据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战后朝鲜将获得读力,由朝鲜人民自己决定他们的命运,霍普金斯先生,我和金九先生谈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