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南下之路(二十三)
和侯虎都没有想到侯大勇会突然做出这样的亲昵动作,侯虎平时极为机灵,此时却不知手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最后还是轻轻地搭了在父亲肩膀之上。
阿济格原本想说:“快下来,让父亲到炕上来。”可是看到侯虎地模样,就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她真心希望侯虎能多有一点机会和时间亲近父亲。
侯大勇抱了一会侯虎,再将侯虎放在炕上,他一盘腿也坐上了温暖的热炕,在油灯闪烁的灯光之下,他仔细地打量了一会自己的长子,见侯虎地一双眼睛极具侯家祖传特征,细长、微凹而有神,侯大勇初掌大权,每日忙得团团转,对这一对母子关照实在是少了些。
看过了侯虎,侯大勇回头又看了看阿济格,见阿济格眼角已有了一些皱纹,便问道:“阿济格多少岁了?”阿济格眼泪几乎是不受控制地滚落下来,她哽咽地道:“26了。”
侯大勇见此,笑着对侯虎道:“听说你的飞刀历害,露两手让我看看。”听到此语,侯虎立刻神采飞扬,他翻身下炕,从腰间取过飞刀,对着屋内的一个简易靶子,使劲一扔,飞刀端正的钉在了刀靶之上。
侯大勇不由地拍了拍手,夸道:“不错,小虎还真有本事,我来试一试。”小虎兴高彩烈地递给父亲一把飞刀,侯大勇在特种部队之时,也曾经苦练过飞刀之技,他接过小虎地飞刀,也不瞄准,随手而发,飞刀“嘣”地一声,正中靶心。
侯虎一下就跳了起来,拍着手道:“父亲也会飞刀。”
父子俩正玩得高兴,屋外已经响起了脚步声,数个仆人提着向个提篮,将数盆散着着幽燕风味的菜品摆放在桌子之上,安好酒席,秦家河笑道:“侯相,还需要什么?”
“差不多了,菜不在多而在于味道,一个人只有一个肚子,又能吃下多少,以后,家中宴席也要注意控制数量,不要弄得太多。”
秦家河连连点头,退着走了出去。
等到侯大勇和阿济格两人微醺之时,侯虎已在炕角睡着了。
第二天,侯大勇从东院出来之后,立刻前往中书门下,在大院前,正好遇到了如约前来的三司使张美。
张美见到骑马而来的侯大勇,立刻下了马车,在路边恭敬地行礼,侯大勇跳下马,笑道:“张相公是当朝元老,如此大礼可折杀在下了。”张美脸上的皱纹深深,这也算是一种资历,他微微笑道:“侯阁老功在社稷,当然受得起。”
两人各自谦虚了几句,就一同往大院走去,张美不肯与侯大勇同行,始终落后二三步,这个距离正是君臣同行时的距离,侯大勇对这个距离心知肚明,他装作不知,一边大踏步走进内院,一边问道:“盐税一年有多少?”
三司使张美已明白侯大勇是要过问盐政,三司使,亦即“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正是掌管国家财政的机构,张美出任三司使多年,是柴荣最信任的钱袋子。
落座之后,张美喘了几口粗气,这才娓娓道来:“老臣务心盐政数十年,也算小有心得,请侯相恕老臣啰嗦,就从大唐盐务讲起。”
侯大勇也正在为各项开支伤脑筋,正想了解盐务,便道:“在下洗耳恭听。”
“唐人兴起于河东,河东自古为产盐之区,拥盐池十八区,盐井六十四所,当时直属于户部度支管辖,另外,沿海一带地居民,则听令他们自由煮盐买卖,并不课税,故唐初盐价极低。”
“转折出现在天宝年间,安史之乱以后,朝廷急需用钱,第五琦(人名,很奇怪吧,但确实是一个人的名字�
阿济格原本想说:“快下来,让父亲到炕上来。”可是看到侯虎地模样,就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她真心希望侯虎能多有一点机会和时间亲近父亲。
侯大勇抱了一会侯虎,再将侯虎放在炕上,他一盘腿也坐上了温暖的热炕,在油灯闪烁的灯光之下,他仔细地打量了一会自己的长子,见侯虎地一双眼睛极具侯家祖传特征,细长、微凹而有神,侯大勇初掌大权,每日忙得团团转,对这一对母子关照实在是少了些。
看过了侯虎,侯大勇回头又看了看阿济格,见阿济格眼角已有了一些皱纹,便问道:“阿济格多少岁了?”阿济格眼泪几乎是不受控制地滚落下来,她哽咽地道:“26了。”
侯大勇见此,笑着对侯虎道:“听说你的飞刀历害,露两手让我看看。”听到此语,侯虎立刻神采飞扬,他翻身下炕,从腰间取过飞刀,对着屋内的一个简易靶子,使劲一扔,飞刀端正的钉在了刀靶之上。
侯大勇不由地拍了拍手,夸道:“不错,小虎还真有本事,我来试一试。”小虎兴高彩烈地递给父亲一把飞刀,侯大勇在特种部队之时,也曾经苦练过飞刀之技,他接过小虎地飞刀,也不瞄准,随手而发,飞刀“嘣”地一声,正中靶心。
侯虎一下就跳了起来,拍着手道:“父亲也会飞刀。”
父子俩正玩得高兴,屋外已经响起了脚步声,数个仆人提着向个提篮,将数盆散着着幽燕风味的菜品摆放在桌子之上,安好酒席,秦家河笑道:“侯相,还需要什么?”
“差不多了,菜不在多而在于味道,一个人只有一个肚子,又能吃下多少,以后,家中宴席也要注意控制数量,不要弄得太多。”
秦家河连连点头,退着走了出去。
等到侯大勇和阿济格两人微醺之时,侯虎已在炕角睡着了。
第二天,侯大勇从东院出来之后,立刻前往中书门下,在大院前,正好遇到了如约前来的三司使张美。
张美见到骑马而来的侯大勇,立刻下了马车,在路边恭敬地行礼,侯大勇跳下马,笑道:“张相公是当朝元老,如此大礼可折杀在下了。”张美脸上的皱纹深深,这也算是一种资历,他微微笑道:“侯阁老功在社稷,当然受得起。”
两人各自谦虚了几句,就一同往大院走去,张美不肯与侯大勇同行,始终落后二三步,这个距离正是君臣同行时的距离,侯大勇对这个距离心知肚明,他装作不知,一边大踏步走进内院,一边问道:“盐税一年有多少?”
三司使张美已明白侯大勇是要过问盐政,三司使,亦即“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正是掌管国家财政的机构,张美出任三司使多年,是柴荣最信任的钱袋子。
落座之后,张美喘了几口粗气,这才娓娓道来:“老臣务心盐政数十年,也算小有心得,请侯相恕老臣啰嗦,就从大唐盐务讲起。”
侯大勇也正在为各项开支伤脑筋,正想了解盐务,便道:“在下洗耳恭听。”
“唐人兴起于河东,河东自古为产盐之区,拥盐池十八区,盐井六十四所,当时直属于户部度支管辖,另外,沿海一带地居民,则听令他们自由煮盐买卖,并不课税,故唐初盐价极低。”
“转折出现在天宝年间,安史之乱以后,朝廷急需用钱,第五琦(人名,很奇怪吧,但确实是一个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