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乡试年
��去做官了,天南海北的到处跑,还不如到书院稳定下来好呢。

  猜不透公公婆婆的心思,袁氏也懒得打听了,或许就是自家公公又爱才了呗。

  不光袁氏有这样的疑惑,就是楚夫人也有同样的疑惑,和自家老爷说出来,也好让心里不再胡思乱想。

  楚院长笑道:“我倒是觉得杜有忠他们几个以后都会有出息,至于对他们好,非要有什么理由才要对他们好吗?都是从我这书院走出去的,他们好了,我们书院也跟着沾光。”

  “那老爷不会打着以后还要结亲的目的吧。”楚夫人问道。

  要知道杜有忠那边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另外还有一个中了秀才的侄儿。他们家这边,老大的大女儿年岁和杜有忠的儿子也相差不了几岁。

  但是杜家毕竟是从乡下来的,如今家都还在乡下呢,怎么能和这样的人结亲呢,县城里多少好人家等着和他们结亲呢。

  楚院长说道:“凡事儿没有绝对,你也别觉得是人家高攀了,或许别人还觉得我们这样的人家吃不得苦,宁可找个乡下的人家呢。”

  楚夫人听着气乐了,“这还真真是,得了,你这个老头子说话没有个准儿,咱们虽然现在是呆在县城,可是关系也不少,单说你这么多年的学生,你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哪里找不到一个好亲事?我劝你,到时候给我们孙女找亲事的时候,也得问问她爹娘的意思,不然弄得长辈和晚辈不和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楚夫人倒是没有怪杜家的意思,总之,以后再慢慢看吧,各人有各人的造化,要是这次杜秀才没有考上举人,那和他们结亲,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呢,杜秀才的儿子年岁也不大,说不定人家不乐意这么早就结亲呢。

  过了一段时间,大姑母杜兰那边有了喜事儿,是给那边的大宝哥大栓子定了亲了,大栓子今年十六岁了,这个年岁,是应该找亲事了。大姑父和大姑母家,家里的条件很不错,又有手艺,而且还有个当秀才的舅舅,所以想着结亲的人家很多。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要送红包啊,大家撒花吧,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