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锦溪书院
��们开始去了,啥都要花销,银子先不要寄回来,都自己留着。”好歹是秀才了,也得有体面不是?胡氏和孩子们都得有新衣服穿,另外别的就算是带的差不多了,也要补充补充。
齐氏吩咐了好多事儿,又想着大儿媳妇也是个妥当的人,她不过是白吩咐几句。
杜有忠也对几个弟弟有所交代,不过他常年不在家,家里有爹和娘,就不会乱到哪里去,而且弟弟们都很懂事。
收拾了铺盖,衣服等等,齐氏还让这一家子把粮食都带上了,说是县里的肯定贵,他们自己既然种的有,干啥要花那个冤枉钱去买去?
“以后隔个一段时间,就让你弟弟们给你们送过去,这在家里也是有口粮的,都是一回事儿。”
自家奶奶可真是能节省,不过这法子杜榆是举双手赞成的,自家种的,还放心一些呢,有的粮店还喜欢掺一些别的东西。
这么一收拾收拾,一个驴车都放不下了,幸亏胡大舅也过来送他们,他们家的骡子车也跟着一起驼,才算是勉勉强强。
“不是还要让他们哥几个送东西去的吗?又不是以后不见面了,别塞这么多的东西了。”杜老爷子也看不下去了,这老婆子恨不得把能用上的东西都塞到车里。
以前老大一个人的时候,也没有想这么多,现在老大两口子一起去了,就弄了这么多的东西了。
齐氏眼看着儿子和孙子坐上车走远了,眼圈忍不住就红了。得了,她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矫情干啥?
现在村里人谁不说自己福气大,以后就且等着享福吧,但是齐氏知道,她就不是个享福的命,这眼看着就春耕了,啥事都要忙活起来,地那么多呢,总不能荒了不是?
杜榆坐上了大舅家的骡子车,骡子行的也不快,她身上还披了薄棉被,这是怕把她给冻着了,可是现在天气已经渐渐的热了起来,杜榆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村里熟人都很热情的打招呼,谁不知道现在杜秀才是要到县城里当先生去了,这可是他们碰都碰不到的事儿啊。
“有空了就回来看看咱们乡里乡亲的啊。”
“别把我们都给忘了!”乡亲们是热情的,都觉得杜有忠是去县城里过好日子去了。
还有人觉得齐氏这个婆娘竟然大方了,放走了老大一家子。
有人不以为然,“人家现在手里有那么多的地,都不用交税的,就算是她大儿子不在,也活的比我们好。”
“行了,都少说两句吧,你还以为是以前,随便瞎咧咧?”
是啊,现在和以前不同了,人家有了个秀才儿子,自己这些平头百姓可是惹不起了。
路边的野花这边开一朵,那边开一片,很是好看,难怪人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唱歌,杜榆都想着哼几句了,不过为了不吓人,还是强忍着了,出了杨柳村,车马就拐到了官道上,路上的行人都渐渐的多了起来。不过大部分都是走路的,偶尔有几个,也是赶着牛车,慢悠悠的。
胡大舅的人脉可不是盖的,一路上几乎都是认识的人,知道他这是送妹夫去县城,都能恭喜几句。
杜榆看着有趣,老百姓天生的对这些有功名的人敬畏,以前还能和自家爹开玩笑的,现在也都不敢了,哪怕以前很熟悉。
到盘水镇的时候,杜榆和大郎二郎看到了等在镇边官道上的大表哥胡鑫,这次胡鑫也是要去锦溪书院读书的,在书院里教书的�
齐氏吩咐了好多事儿,又想着大儿媳妇也是个妥当的人,她不过是白吩咐几句。
杜有忠也对几个弟弟有所交代,不过他常年不在家,家里有爹和娘,就不会乱到哪里去,而且弟弟们都很懂事。
收拾了铺盖,衣服等等,齐氏还让这一家子把粮食都带上了,说是县里的肯定贵,他们自己既然种的有,干啥要花那个冤枉钱去买去?
“以后隔个一段时间,就让你弟弟们给你们送过去,这在家里也是有口粮的,都是一回事儿。”
自家奶奶可真是能节省,不过这法子杜榆是举双手赞成的,自家种的,还放心一些呢,有的粮店还喜欢掺一些别的东西。
这么一收拾收拾,一个驴车都放不下了,幸亏胡大舅也过来送他们,他们家的骡子车也跟着一起驼,才算是勉勉强强。
“不是还要让他们哥几个送东西去的吗?又不是以后不见面了,别塞这么多的东西了。”杜老爷子也看不下去了,这老婆子恨不得把能用上的东西都塞到车里。
以前老大一个人的时候,也没有想这么多,现在老大两口子一起去了,就弄了这么多的东西了。
齐氏眼看着儿子和孙子坐上车走远了,眼圈忍不住就红了。得了,她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矫情干啥?
现在村里人谁不说自己福气大,以后就且等着享福吧,但是齐氏知道,她就不是个享福的命,这眼看着就春耕了,啥事都要忙活起来,地那么多呢,总不能荒了不是?
杜榆坐上了大舅家的骡子车,骡子行的也不快,她身上还披了薄棉被,这是怕把她给冻着了,可是现在天气已经渐渐的热了起来,杜榆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村里熟人都很热情的打招呼,谁不知道现在杜秀才是要到县城里当先生去了,这可是他们碰都碰不到的事儿啊。
“有空了就回来看看咱们乡里乡亲的啊。”
“别把我们都给忘了!”乡亲们是热情的,都觉得杜有忠是去县城里过好日子去了。
还有人觉得齐氏这个婆娘竟然大方了,放走了老大一家子。
有人不以为然,“人家现在手里有那么多的地,都不用交税的,就算是她大儿子不在,也活的比我们好。”
“行了,都少说两句吧,你还以为是以前,随便瞎咧咧?”
是啊,现在和以前不同了,人家有了个秀才儿子,自己这些平头百姓可是惹不起了。
路边的野花这边开一朵,那边开一片,很是好看,难怪人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唱歌,杜榆都想着哼几句了,不过为了不吓人,还是强忍着了,出了杨柳村,车马就拐到了官道上,路上的行人都渐渐的多了起来。不过大部分都是走路的,偶尔有几个,也是赶着牛车,慢悠悠的。
胡大舅的人脉可不是盖的,一路上几乎都是认识的人,知道他这是送妹夫去县城,都能恭喜几句。
杜榆看着有趣,老百姓天生的对这些有功名的人敬畏,以前还能和自家爹开玩笑的,现在也都不敢了,哪怕以前很熟悉。
到盘水镇的时候,杜榆和大郎二郎看到了等在镇边官道上的大表哥胡鑫,这次胡鑫也是要去锦溪书院读书的,在书院里教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