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议定好了
张氏那边的人,能说这话的,不外乎是张氏等人。

  平时她家有好事儿,根本想不到他们这边,这一看见他们招呼外人了,就觉得吃亏了,真是吃多了撑的。早八百年都分家了,还干啥指手划脚的?

  上次因为杜榆的事儿,张氏还怪上了这边,觉得都是他们这边把那老姑奶奶给得罪了,所以连他们那边都不搭理了。

  笑话!齐氏心道,你家的孙女是个啥德行,谁不知道啊,她倒是希望张氏的孙女都去那陈杜氏那边去,看看有没有笑话让人看。

  这就是柿子只捡软的捏,得罪不起那陈杜氏,就来这边说他们的风凉话。

  杜榆出去的时候,碰到大爷爷那边的堂姊妹,不知道是被家里大人说了还是别的,看着杜榆都跟看仇人一样,好像自己阻止了他们过上好日子一样。

  真是很让人无语,没有本事去那位老姑奶奶那边闹去,就迁怒别人,笑死人了!

  她跟自家奶奶一个心态,有本事,你爱去哪就去哪,瞪着个青蛙眼,也只能是让杜榆笑话的。

  杜榆有些想爹了,他去县城都十来天了,也没有消息,古代的消息传递要说快也快,但是要说慢也慢得很。

  说快就是这村里,谁家有个屁大点的事儿,不到半天,就全村都知道了。

  但是像杜榆的爹去县城,要知道他在县城如何,这就很困难了,除非是他自己带信过来,或者是让人带话。

  可是这两样都没有,杜榆有些担心呢。

  齐氏基本上对这赵姑娘满意了,只要杜有德那边得来的消息是好的,就要把婚事给办了。说起来,用几袋粮食换个儿媳妇,齐氏是很满意的。

  想着以后这儿媳妇和娘家的纠缠也少,更是满意了,何况这姑娘做饭干活儿也是把好手,地里的活儿一点儿也不落下,屁股也大,以后生养也不愁。

  说到生养,齐氏就想到了高氏,这高氏嫁过来都一年多了,去年是灾年,没有生育,这也说的过去,今年要是没有动静,齐氏可就不高兴了。

  杜有德从唐家屯回来,也把唐老头给带回来了,这次来回花了十来天呢,真是够远的,那边又都是山路,他的驴车赶着就很艰难。

  不过带来的消息也是好的,晚上跟杜老爷子和齐氏说了,刘捕头让人去暗地里打听了,唐家屯也不是全部都出来乞讨也,有人还留在家里,主要是打听唐家这一家人的品行和风评,还有这赵姑娘有没有定亲之类的,结果是挺好的。

  唐家的人没有说谎。杜老爷子第二天就跟唐老头说道:“亲家,咱们这婚事就这么定了,我看两个孩子年纪都到了岁数了,也尽快的把婚事给办了吧,这边我大儿子还没有回来,他弟弟成亲,怎么着也要等他回来。您和亲家母就住在这里,等着看两个孩子成亲如何?”

  唐老头忙点头,说道:“都依亲家的办。”

  虽然说不用花聘礼,可是这新娘子怎么着也得做几身新衣服吧,这哪哪都需要钱。胡氏忙把自己箱子底下的布拿了出来,递给了婆婆齐氏。“娘,这布我放着也是放着,就给三弟妹做两身衣服吧。”

  齐氏叹道:“你这个大嫂当的没话可说,这么着,我先用着,等以后有了钱,再补给你。”这布是老大以前还在布店的时候,分给他的,这衣服料子颜色太艳了,她一个老太婆穿着不合适,就留给了胡氏,让胡氏以后或者给儿媳妇或者给杜榆做衣服。

  谁知道现在竟然拿出来了�